龙抬头,踏青谒神春耕忙

来源: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7:35 

舟山市民间有 “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黄帝的诞辰传说是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 “二月二”是龙抬头时,黄帝诞辰的日子,也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同时也作为农耕时节到来的标志,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是舟山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中和节、春龙节、踏青节、挑菜节、上工日、中和节、龙头节、青龙节、迎富日、春耕节等。 “二月二”节俗文化的内容有引龙、除虫、熏虫、剃龙头、食俗等。

“二月二”习俗起源

“二月二”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到了元代,“二月二”成为人们郊游踏青的节日。明代《帝京景物略》里记载的歌谣有:从二月二起,“杨柳儿活,抽陀螺(舟山俗称打甩铃和抽贱骨头);杨柳儿青,放空钟(抖空竹);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尜儿。 ”

据史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在春龙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民间最重要的是撒灰引龙和汲水引龙伏虫,接下去是除虫、熏虫。

当然民间过节还有弄点吃吃的食俗。传说龙主雨水,又可镇伏百虫,能保佑丰收,故“二月二”的食物也多与龙联系在一起,把煎饼做成龙鳞状,叫龙鳞饼,水饺叫龙耳、龙角,米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吃猪头称食龙头,人们以为吃猪头肉是吉祥的象征。

舟山海岛民间嫁女还有住春的风俗,农渔家在二月初二都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小住。正月里新娘子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娘家囡回娘家好好歇一歇。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新娘子每天吃吃喝喝、串门聊天,快活如神仙。

当然为尊崇龙的恩赐,使其为民兴风作雨,保佑丰收,在“二月二”也有许多禁忌。是日忌动针、刀、剪子,怕“扎龙眼”,招致灾祸。忌去井边、河边打水担水,以免惊动了龙,把好年景给破坏了。忌洗衣,否则是“搓龙皮”,恐“伤了龙皮龙体”。据《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 ”迷信说法是“伤了龙体”。

“二月二”谒祭土地公公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古代推出的历法和节令,都是为农耕服务,在“二月二”会举行与龙有关的祭祀活动,以期盼风调雨顺。二月初前后正值惊蛰,春暖大地,雨水逐渐增加,适宜春耕。“二月二”过后,农民会停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开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

最初人们崇敬社公、土地,是因为它能生长五谷,负载万物,养育百姓。有道是“天地万物,天生地养。皇天后土,功大恩深”。这个“后土”就是被皇帝专祀的地神,而各个地区及村社奉祀的是该地区该村社的地方小神,初称社、社公,后称土地。由于土地神被看作是特定地方的保护神,故汉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土地庙。旧时的土地庙,一般都供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个神像,有的地方称田公、田婆。二月初二为土神诞日,城中庙宇各有专祠,牲乐以酬。乡村土谷神祠,农民亦家具壶浆以祝,古称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钱作会,曰社钱。叠鼓祈年,曰社鼓。饮酒治聋,曰社酒。以肉杂调和饭,曰社饭。田事将兴,特祀社以祈农祥。

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进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早就有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据民国《定海县志》载,旧时,定海儒学、钞关弄、东山下、半路亭、震远城下、白虎山、白泉、大沙、小沙等都有土地祠(堂)。我曾在定海县署平政桥旁土地祠原址的城关一小(现定海小学前身)读过书,那个土地祠的规模应该是定海最大的,祠殿后来成了我们集会的礼堂。还有岱山的泥峙、衢山和普陀山等岛上都建有土地祠(堂)。

“二月二”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民间理发大吉的日子。旧时舟山民间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娘舅”的说法,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正月里士民百姓哪敢去剃头,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剃头店,任凭后生小囝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才解禁,男人们才有了剃头的自由。过“二月二”这个节日,在这一天一般都要剃龙头,不剃的话,起码也要洗洗龙头,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是日不剃头,则抬不起头做人,以后会没有出息。这一天剃头意味着“龙抬头”讨个好彩头、交好运,给小囝剃头也叫剃小龙头图吉利,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二月二”这天各地剃头的理发店里是人满为患,是这一年中生意最兴隆的一天。

据老成人话,相传老早辰光,舟山有一个穷剃头师傅对自己的娘舅交关尊重。然而到了大年脚跟,剃头师傅却为呒没钞票给娘舅买一件像样的拜岁礼品而愁煞。正月里拜岁日子到了,剃头师傅挑了剃头挑子来到娘舅屋里,施出当家本事为娘舅剃头刮脸。等到娘舅发新面光地坐了上横头吃老酒辰光,一些亲朋们统讲剃头师傅手艺生活好足嘞,给其娘舅剃了介清爽,看上去小后生一样。娘舅听了好听闲话,吃过老酒后,忖忖自家开心相,讲外甥今年格礼物好足嘞,叫其每年正月统来给其剃头。几年后,娘舅过老了。每到正月,剃头师傅对着剃头挑子眼泪水是嗒嗒滴,其为勿能再为娘舅剃头尽孝而伤心煞了。从此,民间正月里勿剃头了。

其实正月剃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据资料介绍,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由于“旧”与“舅”谐音,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娘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二月二”有头有尾吃春饼

农历庚寅年无立春,因而“二月二”也显得更为重要,立春一些习俗,也顺延到“二月二”进行。如这一天最讲究的是吃春饼,名曰“吃龙鳞”,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目的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春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民间最早的春饼是与合菜放在一个盘里的,称为“春盘”。传说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另外春饼还有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吃了春饼,春天也就来了。

舟山人也有二月二、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也有叫食饼筒、席饼)的风俗,特别是沈家门人此习至今尤盛,我的一户亲戚退休后也做起了摊锡饼生意,光顾者大多是中小学生。舟山民间认为,这一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锡饼是龙王的胎衣。吃锡饼,是为龙王嚼灾;扔锡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摊锡饼先用麦粉加水拌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烙熟,手艺好的摊成的锡饼不但皮薄、匀而呒洞眼,且“滴括周圆”。再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锡饼包成筒状,里面的馅子有粉丝、蛋丝、肉丝、笋丝、豆腐干丝、韭菜丝、洋葱丝、卷心菜丝和绿豆芽等。由自己拣中意的小菜夹来放在皮子上,卷一筒吃一筒。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家中摊锡饼,那时搞计划经济,买肉要肉票,买蛋要蛋票,馅子里大多是粉丝和绿豆芽等一些蔬菜,没几缕肉丝、蛋丝,我们兄弟几个都抢着拿了一张锡饼皮,每个人把桌上的各种菜顺着一个方向一层层码好,然后卷成卷,两手握住从一头开始嚼吃起来。这素锡饼吃起来味道也交关好,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筒。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