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进驻监控赤潮 灾后平潭芬尾村恢复生产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37:47 

“在5月26号晚上赤潮就从塘屿村流下来,”平潭县公安局芬尾边防派出所叶念军教导员告诉本网记者,平潭敖东镇芬尾有5个自然村,钱便澳村是平潭县芬尾村损失比较严重的一个村。
今年4月中旬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长时间降雨,大量陆源污染物冲刷入海,加上气候异常、海面降水多、水温变化大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赤潮多发态势。受此影响,福建省平潭、泉州等局部海域发生赤潮,渔业损失较大。
7日,本网记者走进受灾严重的平潭县芬尾村。
赤潮灾害重创鲍鱼养殖
“平潭人很坚强,不会被打倒的。”平潭县芬尾村钱便澳自然村村民魏可兴告诉本网记者,他是2008年开始养殖鲍鱼到现在,今年一共养殖了180筐共7000多串(笼),这次损失了大概200多万元。
“我们渔民是靠天吃饭,赤潮这样一折腾,一下子又让我回到了创业初期。但是我依旧会继续投资养殖。”魏可兴说。
平潭敖东镇芬尾村有5个自然村,钱便澳自然村是其中损失比较严重的一个村。据了解,平潭之前主要以房地产、海运运输业、隧道业等为主。前两年,鲍鱼养殖的利润高,很多村民纷纷把资金投入到养殖鲍鱼,有的村民甚至去民间借资养殖。
“没台风,有利润就加大投资。这次损失过重也和盲目投资有关。”芬尾村一名渔民告诉记者,没想到赤潮来得那么突然,这次所有的投资都“泡汤”了,流水镇沙美村一名养殖户损失高达1500多万。
“早在2005年,我们就有碰到和这次一样有毒的赤潮状况,但是死亡率没有像现在这样般严重。”魏可兴说,“等近期赤潮和台风过后,大概在8月15号后,再开始投放鲍鱼苗才比较安全。”
记者看到,目前大多数渔民还在整理鲍鱼养殖笼。“我这边有10个工人整理。成品没死的鲍鱼捡出来卖,小的鲍鱼继续放水养殖,死的鲍鱼交由政府负责埋掉。”魏可兴说,“外围的鲍鱼都死了,靠内侧的还有存活的。”
魏可兴告诉本网记者,“这两天卖了灾后还存活的鲍鱼1000多串价值30多万元,未受污染之前每斤的价格在55元,现在受赤潮的影响,大概一两多大的成品鲍鱼每斤卖43元。去年,按正常的情况下,一粒鲍鱼能赚1.5元,投资100万元至少能卖150万元。”
“养殖鲍鱼的周期一般是在20个月。现在受赤潮的影响,往后的鲍鱼量会减少很多,相对价格也会高出许多。”魏可兴说。
全力恢复生产减少灾害损失
赤潮灾害发生后,福建省政府专门下发《关于做好赤潮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福建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组织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根据要求,赤潮影响海域,沿海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养殖企业及渔民,采取迁移疏散养殖网箱或下沉网箱、提早收获可上市水产品、养殖用水避开赤潮影响区域水源等安全防范措施,努力降低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福建省政府要求,一旦发生赤潮灾害,要组织渔民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生产,减少损失,切实保障渔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安定稳定。
据平潭县海洋与渔业局介绍,平潭县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后,给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损失。当地有关部门正加大赤潮防灾减灾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把赤潮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平潭县公安局芬尾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叶念军告诉本网记者,“在发生赤潮灾情后,渔民们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就安排人员到渔排上帮他们把死的鲍鱼分开,及时弄出还活的鲍鱼,帮助渔民们抢收最后的一点希望。”
“我们目前主要是帮助渔民们做‘生态自救、灾后重建’等工作,像后期的买鲍鱼苗贷款,如果有需要我们都会帮助申请。”叶念军说。
另外,走访和安抚村民情绪也是近阶段开展比较多的一项工作。“我们渔排治安都有包片区域,主要怕渔民间有矛盾。”平潭县芬尾村前壁澳自然村一名包片段警告诉本网记者,“5月26号晚上,赤潮从塘屿村流下来,27号我们就去了现场。事后,我们还组织渔民开了几次关于赤潮的会,来缓解村民纠纷。”
据了解,福建省已要求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值守,及时监视、监测、预报赤潮的发展动态,及时发布赤潮灾害信息,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工作组,指导当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赤潮防范,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一旦发现赤潮立即启动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另外,卫生、工商和旅游等部门将共同配合做好赤潮影响区域的渔业生产和水产品流通监管等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