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或减弱赤潮 福建已建立4个赤潮监控区

来源:东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41:46 

26日平潭发生赤潮(详见本报昨日A22版报道),截至昨日,平潭受赤潮影响的鲍鱼死亡达5500万粒,直接经济损失超2.2亿元,相关部门立即出台相应措施,防止含赤潮毒素鲍鱼流入市场。另根据监测,受弱冷空气影响,预计发生在我省三沙湾、连江黄岐半岛、平潭海域的赤潮在未来三天将维持或略有减弱。
平潭禁止游客 到赤潮海域游泳
昨日,记者从平潭综合实验区获悉,目前平潭已启动赤潮灾害二级应急预案,并要求卫生、工商、边防部门加强流通监管,确保已受赤潮毒素影响的海产品(鲍鱼)不流入市场,鲜活的海产品则需要经过卫生部门检验。
由于此次生物赤潮优势种为有毒的米氏凯伦藻,有关部门要求,受赤潮影响的鲍鱼要分开处理,不得直接扔进海里,须就地掩埋或无害化处理,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如果市民在超市、农贸市场、酒店、各类饭馆有发现因赤潮死亡的鲍鱼,可向工商、卫生部门举报。
另外,受赤潮影响,龙王头海滨浴场及坛南湾滨海度假区等已经关闭,在此期间,游客不得下海游泳。
目前,省海洋与渔业厅已联合平潭海洋与渔业部门,分三个小组,深入南海,苏澳,流水,东庠,敖东等受灾地区,上渔排核查灾情,安抚灾民,指导救灾,要求已受灾的养殖渔排先做好网箱清理,消毒,晒网等工作,暂不急于补苗,投苗养殖。
莆田赤潮接近预警值
昨日,据省海洋与渔业厅监测,平潭沿海赤潮面积维持约40平方公里,赤潮区域为流水码头附近海域、苏澳码头附近海域、龙王头海水浴场海域和澳前东沙澳近岸海域,赤潮水体呈暗褐色,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有毒的米氏凯伦藻,较昨日略有下降。
连江黄岐半岛附近海域的赤潮维持约25平方公里,赤潮水体为棕褐色,呈片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仍为无毒的东海原甲藻,较昨日略有升高;第二优势种为有毒的米氏凯伦藻,较昨日略有升高。
据监测,目前我省有新发现的赤潮:罗源县碧里乡吉壁海域发生赤潮,但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无毒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为1.2×107个/升,已超过赤潮预警基准密度(赤潮预警基准密度:1.0×106个/升);另发现有米氏凯伦藻,最高密度为6×104个/升,低于赤潮预警基准值。
另外,省海洋与渔业厅正在对高危海域跟踪监视监测:福清东翰至沙埔海域未发现水色明显异常,两个赤潮优势生物米氏凯伦藻、东海原甲藻细胞密度均低于预警基准值;而莆田东岱、坑口养殖区和石城养殖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最大值已接近预警基准值。
根据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赤潮监测情况分析,目前我省沿海轻到中浪,水温有所下降。从天气形势看,5月30日至6月1日我省沿海受弱冷空气影响,以阴雨天气为主。预计发生在我省三沙湾、连江黄岐半岛、平潭海域的赤潮在未来三天将维持或略有减弱。
遇上赤潮
渔民可用这些方法
赤潮的防范,目前依然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赤潮发生后,可以采取适当的办法来规避或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据介绍,当赤潮发生时,位于赤潮区海水取水源的育苗场、养殖场应关闭取水,控制换水量和投饵量,增加增氧设备。
而对于海水网箱养殖,有多种方法可应对赤潮。其一可采取迁移或下沉养殖网箱到未发生赤潮的海区,以此来规避赤潮;其二可用围隔栅或空气隔离。由于赤潮一般多发生于水体表层,用隔栅可阻止赤潮生物的涌入,将赤潮水体与养殖区隔离开。另外,还可提前收成养殖生物:对达到商品规格而又未受赤潮污染的邻近海区的养殖生物,可以提前收获上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发现海水变色
请及时报告
据了解,为大面积监视我省近岸海域,及时发现赤潮并进行跟踪监测,目前在我省沿海赤潮高发地区宁德、闽江口、厦门和平潭沿海已建立4个赤潮监控区,并在全省沿海重要港湾和赤潮高发海域共布设14个生态浮标,对赤潮进行全方位跟踪监测。
根据生态浮标监测网、卫星遥感技术和赤潮监控区的现场监测,并结合天气形势分析,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全省赤潮预警工作。但是,目前由于赤潮实时自动化监测设备的覆盖范围小、赤潮预警技术还不成熟,赤潮预警仍是一个难题。
省海洋与渔业厅提醒沿岸居民、渔民朋友、养殖户、水上运输者,当发现海水颜色异常变色、养殖生物大量异常死亡时,请及时报告。
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境保护处:0591-87834664;
省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监测中心:0591-87278943;
省海洋预报台:
0591-87808609。
另外,也可以通过登录网站(http://863.fjof.com)查看我省赤潮信息,了解当前赤潮发生情况,查看赤潮预警信息。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