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院合作创新 大智慧推动蓝黄大战略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43:57 

12年光阴如梭,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同心协力,风雨兼程,合作不断深入,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高科技资源优势与山东省经济发展优势的有效对接与集成,探索了一条依靠高科技资源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光辉道路。

2000年,新世纪伊始,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成为国内最早与中国工程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省份,揭开了省院合作、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12年的岁月不会忘记,累计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200多人(次),院士团队3700多人(次),前来山东做讲座、办论坛、组织院士行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和创新活动,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12年的共同奋斗,结成今天的累累硕果,通过双方研究开发,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参与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以及转化相关高科技成果3600多项,吸引投资额达到700多亿元,形成专利2000多项,实现产值1500多亿元,对山东省转方式、调结构和创新型省份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院士咨询大智慧,大战略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代表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最高学术水平在重大战略决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省先后聘请了宋健、徐匡迪、师昌绪等14位院士作为省政府科技顾问。《山东省21世纪前十年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全省科技发展战略性规划,出台前都专门听取院士们的意见,进行了相关咨询论证。

“蓝”“黄”是山东省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两大国家战略。在两大战略的出台和实施过程中,中国工程院和院士们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能升级为国家战略,就是院士们战略智慧的重要体现。

1999年,卢良恕等院士出席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开发研讨会,指出黄河三角洲在全国的重要战略位置,提出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的建议;

2005年,沈国舫院士带队40余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调研组,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考察,并形成报告,上报给国务院;

20088月,山东省政府、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黄河三角洲院士行”活动,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进行充分论证; 2009121,国务院通过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推动蓝黄两大战略的实施,目前共有101位院士在两大区域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

200911月,原国务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宋健带领10余位院士组成的调研组,前来考察现代船舶制造业及海洋装备发展情况,提出建设现代船舶技术研究院的建议,为现代船舶制造业及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使其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已将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列为重大咨询项目,今年6月下旬将在青岛市举办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论坛,届时将有30多位院士出席,搭建起推动山东蓝色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平台。

会展平台大合作,大交流

科技创新需要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也需要高质量、国际视野的合作载体,省院共同推动大型会展的成功举办,使科技创新有了大合作,大交流的平台。

省院双方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在山东省搭建了“国际(烟台)果蔬食品博览会”“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中国(济南)信息技术创新国际论坛暨博览会”“中国(济宁)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大洋渔业博览会”等科技经济会展平台。

20029月,在淄博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淄博)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会”。经过10年努力,开创了淄博市新材料产业领舞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淄博被认定为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

截至2011年底,淄博全市新材料类企业由2002年的72家发展到561家,增长6.79倍,产值由121亿元增长到了1811.32亿元,增长13.97倍,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60%。新材料产业成为淄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标杆,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