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民本城建”打造黄三角“水城”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44:3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山东省滨州市围绕“民本城建”这一核心理念,正确处理城市与文化、城建与民生、新城与旧城的关系,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名城。

铸造城市“灵魂”

黄河穿城而过,但水资源极其匮乏;20年前还是一座欠发达的小城镇。在这种背景下,滨州人因地制宜,2003年开始实施“四环五海”工程,大做“水”和“绿”文章,形成了大空间、大水面和大绿地的城市特色。

初夏时节,漫步在滨州街头,水鸟不时鸣叫着飞向天空。依托紧依黄河的区域优势,滨州市将城区内5条河道和沟渠与黄河贯通,引黄河水进入主城区,让黄河水韵润泽这座城市。目前,滨州市不仅有绕城一周的环水带,还有5条垂柳密织、绿荫笼罩的穿城河道,在城区洼地上建成中、东、西、南、北“五海”,并形成城区72湖点缀其间的“水城”格局。城市总水面达15平方公里,蓄水量1亿多立方米。水,使这个城市充满灵性和活力。

同时,滨州市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拆房还绿”工程,改过去“见缝建楼”为“见缝插绿”,实现500米见绿、见园、见广场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

城市水系和植被的“灵魂”是在此积淀的黄河文化、孙子文化、齐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赋予的。滨州市长张光峰说,城市的魅力主要来源于文化内涵。城市规划要注重把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生态环境等作为显现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

目前,滨州正在恢复历史八景,建设地标性建筑黄河楼。

不与民夺利、让利于民

近年来,滨州市城区城中村改造拆迁院落8088,拆迁面积224万平方米。

刘艳青原来是滨州市双庙刘村的普通农民,一家人种着五亩多地,现在她搬进了城中村改造回迁小区双湖家园,家庭收入包括丈夫开车挣钱和这个村改造时成立公司的分红。双庙刘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国说:“抓住城区建设机遇,大伙凑钱成立了置业公司和机械租赁公司,原来的农民变成市民,现在又变成股民,收入从2007年的人均3000元增加到去年的1万元。”

滨州市建设局建材办书记、城镇化办公室主任朱臣说:“我们始终将坚持阳光拆迁作为前提,做到拆迁项目合法、手续合法、程序合法、主体合法、补偿安置标准合法,拆迁补偿资金和安置房源到位,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知道城市发展对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

滨州市城区建设不仅充分考虑到以民为本,而且还严格遵循不与民夺利、让利于民的原则。在建设“五海”、72湖过程中,滨州市不“硬造”风景,而是根据当地沼泽苇塘和盐碱洼地较多,而蓄水能力不足、淡水缺乏的实际,取土成塘,扩挖成海。

彩虹湖是滨州城区72湖之一。湖面芦苇摇曳、绿波荡漾,不时可见野鸭追逐嬉戏。每天都要来在这里锻炼身体的市民王先立说:“这里原来就是一个臭水塘,到处是垃圾,现在改造后漂亮多了,空气也好。”

正在建设的投资7.7亿元的滨州市民文化中心地处城区核心区域,是商业开发黄金地段。考虑到滨州市现有图书馆、艺术馆多数建设于上世纪中期,而且面积小,满足不了市民文化生活需要,滨州市毅然将占地296亩的文化中心建在这里。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