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党代会报告深读:“强省”新跨越
战略目标再提升
“报告是强省动员令,是惠民行动书,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从九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到本次党代会的“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作为山东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指南,其主题一脉相承又得以丰富,战略目标和水平得到提升,强省、惠民的要求更全面,更具体化。
强省之“强”,体现在总量上,也体现在人均中。山东经济总量去年已迈入“四万亿元俱乐部”,稳居全国三甲。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全省生产总值跃上7万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山东将成为联结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区位优势和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省份,为建成经济文化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强省之“强”,不但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文化上。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形成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努力建设与我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强省。
在新起点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提高“幸福指数”……在各代表团的讨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代表表达了同样的热切期冀与强烈使命。
济南市提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提高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首位度,加快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今后五年,全省要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必须带好头。”在24日下午的讨论中,多位济南代表这样表示。
德州市提出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实施3年倍增计划。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实现新跨越,首先要以蓝色经济为引领,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再就是突出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三要强化人才支撑,特别是要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诸城市委书记陈汝孝代表说。
科学发展谋新篇
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危机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依靠科学发展谋划山东未来新篇章。
作为我省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5年来邹平的发展成就引人瞩目:从2006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55位,到2011年跃居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榜上分别上升至第11位和第3位。邹平县委书记王传民代表介绍,邹平县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突出科学发展,奋力赶超。“过去主要突出了一个‘快’字,今后更要注重一个‘好’字。”王传民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前十强,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力争到2016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的强省战略取得长足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相继迈上3万亿、4万亿台阶,人均生产总值7317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0亿元,5年分别增长1.79倍、1.73倍和2.55倍,文化产业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下一步山东如何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姜异康同志在报告中作出明确的回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硬仗,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文章,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走在前列,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山东优势再打造
强省建设,强在不断增创山东发展的新优势。报告中着重提出: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创农业农村新优势;以深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领,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增创科技支撑新优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高生态山东建设水平,增创绿色发展新优势。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