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海水养殖业从“浅”向“深”转移

来源:潮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3:53 

作为潮州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潮州市深水网箱养殖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短短5年的时间里,全市深水网箱从无到有,实现了飞跃式发展,目前网箱数量已达到44176口,居全省首位,柘林湾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基地还先后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广东省深水网箱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供港供日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并入选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建设项目。

时至今日,饶平县柘林湾的许多渔民仍对2006年那一连串惨痛的受灾经历记忆犹新。那年5月,由于台风“珍珠”的正面袭击,这里5万多格传统浮筏式渔排损失了约4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亿多元。屋漏偏逢连夜雨,约两个月后,台风“碧利斯”再度来袭,给这里尚未恢复元气的渔业生产带来了更加致命的伤害,使这里的渔排几乎遭受毁灭性破坏,直接经济损失8亿多元。

要突破网箱养殖的瓶颈,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势在必行。与传统网箱相比,深水网箱养殖具有抗风性能强、耐高温、防赤潮等特点,优势非常明显。2006年底,市县海洋与渔业部门经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发现饶平县柘林湾东南方-10米以外海域和大埕湾海域海面风浪常年保持在8级左右,海区水质清澈,污染源少,适宜推广应用深水网箱养殖,至此,我市初步确立了网箱养殖发展的新思路,即重点开发10M等深线外海域的水产增养殖,逐步减少湾内网箱养殖密度,发展湾口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

明确发展思路后,试点工作也随即展开。2007年初,我市以饶平金航深海网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试点实施单位,在柘林湾建设深水网箱优质化养殖示范基地。迈出了海水养殖业向深海的第一步。示范基地计划投资4110万元,用海面积42.04公顷,安装深海抗风浪网箱50200口(养殖水体13万立方米)。在首期投资中,基地共安装圆形双管浮式网箱624口,并投放鰤鱼、金鲳鱼、老虎斑、黑鮸鱼等鱼苗进行养殖试验,结果深水网箱不负重望,不仅经受住了11级风浪的冲击(期间该海区没有出现11级以上风浪),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仅鱼类发病率及死亡率低,成品鱼质量好,产量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还比普通浮筏式浅水网箱高了30%以上。以20083月鰤鱼价格为例,每个深海网箱比相同水体的浅海网箱增收38.4万元,每组(4口)网箱即可增收153.6万元。

试点基地取得的良好效益让广大渔民看到了深水网箱发展的良好前景,不少人也是跃跃欲试。为引导广大渔民走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道路,2009年,我市制订出台《饶平县深水网箱养殖规划》,对深水网箱养殖密度、小区设置、饵料及药物使用等管理措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并提出在饶平县柘林、海山及大埕三个海区1.75平方公里海域,安装投放80320口深水抗风浪网箱的规划,为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我市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还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印发〈潮州市关于省级产业发展引导扶持农口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深水网箱每组(4口)一次性补助网箱物化成本15%的建设资金。同时,又抓住省设立深水网箱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扶持深水网箱产业发展的有利契机,申报了饶平县柘林湾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争取到省级扶持资金70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深水网箱养殖的较快发展。

眼下,我市发展深水网箱的思路、区域设置及规模等已经被纳入《广东省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2010-2014)》,根据规划要求,我市将发展深水网箱140560口,用海面积约5.27平方公里,建成后由政府引导,推行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组织模式,采取“公司+渔户”的合资或合作养殖、设施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更多的养殖户从柘林湾传统网箱撤出,从事深水网箱养殖,实现“孵化在岸上、标粗在港湾、养成在深海”,不断提升我市海水养殖业生产力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我市正以饶平金航深海网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采用“公司+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策略,建立海上服务体系、产销流通体系及技术创新体系,通过签订网箱租赁协议形式,引导、吸纳渔民将养殖从“浅”向“深”转移,腾出空间支持我市建设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目前,已有7户渔民租用基地深水网箱1560口进行养殖,深水网箱产业园建设正不断推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