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引发担忧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宋宇称:“此次下调向公众和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央行非常清楚目前的经济状况,他们将继续放松政策,这一点是急需的。”
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与3月份的11.9%相比出现大幅下滑,也远远低于12.2%的增长预期。
同样,4月份的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数据均低于预期,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全面放缓。
【美联社北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增速放缓有可能会影响全球,全世界已在艰难地抵挡欧洲经济持续疲软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的引擎。虽然中国政府急于想把经济从过去十年的过快增长调整到更可持续的速度,但增速大幅放缓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并使手头已经吃紧的地方政府的收入进一步减少。
最近一系列经济数据都显示经济在减速。4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的放慢———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就已敲响警钟。
【泰国《曼谷邮报》网站
一些分析人士在本月初就预料到央行会下调银行存准率,特别是通胀减轻给了政府更多放宽货币政策的空间。
周五公布的数据还显示,4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4%,低于3月份的3.6%。但分析人士说,其他经济数据破坏了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回升的市场预期。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外贸、投资、税收以及信贷均出现增速放缓现象。”
重点从抗通胀变保增长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彭博社报道称,央行年内第二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要借助此举向金融系统投放流动性,支持银行信贷活动,力求提振经济增速。
分析人士称,近期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决定,预示着中国总理温家宝正在将经济政策重心从抗通胀和遏制房价转向促进经济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 D P同比增长8.1%,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8.9%;人民币新增贷款也同比下降17%。除此以外,中国公布的4月份出口增幅、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数据的增速均低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通胀率保持下滑趋势。
分析人士据此预测,中国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央行会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昨表示,现在的普遍预期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继续疲弱,外部风险已显著上升,下次调降存准率可能会是在6月中旬。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称,通过货币宽松及进一步调整稳定出口和针对小企业的财税政策,中国经济仍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见底回升。
【彭博新闻社网站
他说:“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北京已经准备出台支持增长的政策。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言,将通过回购(而不是调整存准率)来进行短期流动性微调。因此,存准率调整现在已经变成了比以前更强的信号,预示政策立场将出现变化。”
他认为:“下调存准率的直接原因是
他说:“我们对第二季度的增长前景仍保持乐观,除非遭遇持久性的重大外部冲击。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稳固,这反映在仍然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和工资的持续快速增长上。”
央行或采取进一步措施
【路透社上海
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先安向路透社表示:“央行应该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之后降低银行存准率。但它错过了最好时机。”
董先安表示:“现在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全球经济疲软对中国经济造成的风险将更大,而中国经济减速也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
央行周六宣布将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5%降至20%。但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央行还会再次下调银行存准率,以进一步释放8000亿元的资金。
降低银行存准率能帮助中国弥补资金流入的减缓。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欧债危机造成的———的背景下,投资者不敢把资金放入风险较高的新兴市场。中国政府还在为小企业减税,以帮助它们应对信贷危机和出口的缩减。
但考虑到欧盟正再度与经济衰退作斗争、美国消费者还在努力偿还债务、中国内需疲软等情况,对中国经济来说,更大的问题也许不是贷款供应,而是贷款需求的问题。这意味着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放宽政策。
中国招商银行的货币市场分析师刘俊郁说:“问题是现在企业贷款需求非常疲软,所以降低存准率的效果不如降息,因为降低银行存准率不会改变贷款的成本。”他表示:“如果经济增长持续疲软,未来政府很可能选择降息。”
【彭博新闻社网站
【路透社北京/上海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继续下调存准率可期,但内外需不振导致企业慎贷,以及经济结构转型期堆积的深层次矛盾,松银根显然不是万能药,预计后续的扩大投资、刺激内需的财政举措亦可能鱼贯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