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军四艘军舰昨天启程前往东亚,展开为期2个月的部署活动。此次航行将穿越南海,停靠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的港口,同时也会在上海停靠,最终抵达目的地日本。据称印度海军还将授予上海“中途停靠港”地位。与此相呼应,中国海军“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将于5月9日抵达印度西南部港口科钦,并将授予该港口同样地位。这一举动正值中印首次海洋事务磋商举行之前,显示出双方加强海上合作的意愿。
不过,鉴于目前南海局势紧张,印度海军穿越南海之举还是颇为敏感。
授予中途停靠港地位
在海军少将P.Ajithkumar率领下,来自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的这只舰队昨天从港口城市维瑟克伯德讷姆出发。舰队由一艘 “拉杰普特”级驱逐舰、一艘“什瓦利克”级护卫舰、一艘 “科拉”级轻型导弹护卫舰以及一艘补给舰组成。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问题学者赵干城认为,此次航行和印度与日本即将举行的联合军演有关。他同时表示,印度海军穿越南海的举动可以显示出其加强南海地位的意图。印度学界有观点认为,南海是国际水域,印度是亚洲大国,有必要对其关注,因此希望介入南海事务,对中国形成牵制。同时,印度认为中国对印度洋的关注在上升,这使得中印之间产生互疑。
英国 《金融时报》曾在去年9月1日报道了印度军舰当年7月下旬在南海与中国军舰“对峙”的新闻。报道称,当时,印度海军“艾拉瓦特”号坦克登陆舰刚刚按计划结束对越南一港口的访问,在南海遇到了中国军舰。中方要求印方“亮明”自己的身份,并解释为何会出现在这一水域。
此外,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拟进入南海争议海域开发油气资源,并称有关计划“已获得越南许可”。中国外交部曾表示,中方一贯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希望有关外国公司不要卷入南海争议。
加强海洋沟通
尽管中国对印度进入南海的企图感到不快,但两国正在努力避免在该地区发生冲突。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2月29日至3月1日访问印度期间表示,中国和印度决定建立首个海上事务对话,以就各自的海洋战略意图展开沟通。
赵干城指出,中印海军合作始于2003年,在将近10年时间里,中印海军虽合作频率不高,但一直有联合演练,政府高层也表示支持和鼓励。从印度这次的举动中可以看出,印度一方面希望介入南海,另一方面仍然希望和中国保持合作沟通,这是一种熟练的外交手段。同时,互相授予中途停靠港地位的做法有助于中印关系。
“在中印互疑的背景下,两国展开海上合作磋商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印度洋对中国核心利益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对中国而言,来自波斯湾的大部分石油资源需经过印度洋,中国在缅甸铺设的油气管道完工后,运输船只也将途经印度洋。印度洋离中国较远,但离印度很近。在此背景下,两国海洋事务磋商的意义更加凸显。”赵干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