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智慧”带来产业革命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2:5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海水资源能发挥多大效益?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融合,为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向大海要资源,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成为东营区科学发展的一项时代命题。面对丰富的海洋资源,东营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创新实施鱼虾蟹—溴—盐的渔盐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海洋生物工程等,走出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发展之路。

笔者近日在东营区朝阳渔民专业合作社8000亩养殖区内看到,渔民正在为部分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养殖池进行抽灌海水。伴着机器轰鸣,汩汩海水源源不断地进入了一个个虾池里。在已经纳水完成的养殖池中,浮游生物、贝类的踪迹清晰可见。据悉,海水中的浮游生物、贝类是放养对虾的天然营养品,它保证了对虾生长初期的食物需要,使对虾在养殖初期能够实现不投饵生态喂养。渔民高昌盛高兴地说:“海水养殖技术易学,水源充足,俺家养殖的200多亩对虾,去年收入了50余万元。”

黄河三角洲地区气候条件优越,适合海水养殖,而且浅海水质优良,浮游生物繁盛,透明度小,适合贝类生长。丰富的贝类为对虾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鲜活饵料。目前,东营区海水养殖面积已达5万余亩,养殖品种主要是对虾、梭子蟹,年利用海水资源约680万立方米。

走在广利盐业有限公司的万亩渔盐一体化生产区内,高标准建设的对虾养殖区中设施齐全。该公司近2000亩的海水养殖区年利用海水150万立方米,仅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养殖一项年可收获对虾近8万公斤,获效益600多万元。在海水提溴设备前,公司总经理高进奎介绍说:“为了能够对海水‘吃干榨尽’,我们将养殖对虾用过的海水作为提溴的原料,经过富集、氧化、提取等工艺后,每年可提取溴100多吨,收入200余万元。提溴后,海水流入制盐池,经过晒盐、结晶之后,每年可制盐10万吨,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东营区大力推广渔盐一体化三级生产模式,一级利用海水进行鱼、虾、蟹等池塘养殖,二级进行海水提取溴素,生产溴系列产品,三级利用提溴后的卤水晒盐。鱼虾蟹—溴—盐一体化的生态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废水零排放,不仅使海水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还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目前,东营区汇丰盐业、广利盐业有限公司已全面推广渔盐一体化生产模式,经营面积已达1.8万亩,年综合利用海水210万立方米,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