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利用国债建设4渔港 助海洋经济产业升级

来源:商旅报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4:36 
海南利用国债建设4渔港,总投资超2亿元,有力促进海洋经济产业升级

海南发展港口经济一步到位

核心提示

海南去年投入数亿元,对潭门、八所、新村及海尾等几个渔港进行重点建设,这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改造和完善渔港建设数量及规模最大的一次。记者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得到消息称,目前这几大渔港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总投资额的50%,其中陵水新村渔港今年内有望先期竣工投入使用。除此之外,临高黄龙港、新盈港、武莲港、调楼港等4大渔港的合并也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届时4港合并成新盈中心渔港区,形成渔货交易、渔船补给、运销加工、休闲娱乐等多需求的综合港口,这个海洋捕捞鱼卸港量有望达到30万吨的渔港核心区。海南“以渔兴港、依港兴镇”的美丽画卷,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面前。

“生态立省,工业兴省”是海南经济发展获突破的精髓,在海南积极融入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时候,如何提升自身实力,以寻求对外经济合作更多的机会,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个“档口”,海南几大港口的改造、升级,犹如一场“及时雨”,有力地帮助海南多元化经济的发展,使其在区域经济合作选择上有望拥有更多的“筹码”,也很好的利用了海南独具特色的区位优势。

南北共进——

新渔港让海南经济“底气十足”

“目前,海南省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渔港共有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3个,分别是潭门、新村和八所渔港,一级渔港为昌江海尾港。”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2006年以来四渔港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超2亿元,目前4大渔港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工程投资10062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0%,其中,陵水新村渔港年内有望竣工投入使用。4大渔港的改造建设,无疑对海南海洋经济产业链升级有着重要、积极的影响。

而规划建设中的临高新盈中心渔港区,其发展目标是力争在10年内完成中心渔港的建设,到2010年形成能满足年海洋捕捞渔获卸港量15万吨、2015年达到海洋捕捞渔获卸港量30万吨的渔业码头以及渔货交易、加工运销、渔船补给等生产和渔民休闲娱乐等生活需求。其中,新村渔港今年底一旦建成,其即可接纳1000艘渔船进港停泊避风、装卸和交易,计划年鱼货卸港量为8万吨,有望成为一个具备补给服务、冷冻加工、渔需品供应和船舶修造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渔港。

“海南的经济发展中,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重头戏。”政协海南省委常委、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毅武教授指出,出于对海南省特殊地理位置的考虑,依靠其特有区位优势即其漫长海岸线及沿线多处优良港口,在海洋产业发展上下工夫,有利于促进海南经济再腾飞。

各具特色——

海南渔港华丽转身步入现代化

“正在加紧建设、升级的各港区中,他们担负的‘使命’都各不相同。”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像位于海南省东部海岸、靠近七洲渔场及西、中、南沙渔场的潭门港,是琼海市西、中、南沙渔场的后勤服务基地和海南省东部避风良港,年进出港船舶1万多艘次。该港总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后,港池水域面积将达63万平方米,可停泊100吨以上渔船1000艘,成为具有避风、渔货交易与中转、渔业休闲旅游、水产品精深加工等配套功能的渔业后勤服务保障基地。

“总投资约5000万元陵水新村渔港,很有希望在今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省海洋与渔业厅负责人进一步介绍说,新村渔港一旦建成,可接纳1000艘渔船进港停泊避风、装卸和交易,年鱼货卸港量为8万吨,是具备补给服务、冷冻加工、渔需品供应和船舶修造等功能的现代化渔港。而这在服务功能等方面上与潭门港、八所港、昌江海尾港区别开来,避免了资源浪费、功能重叠,从而可以更有效率的发展海南渔业产业,对快速、高效延伸发展相关海洋经济产业链条很重要、很有利。

这些功能各异的港区建设,同样体现在新盈中心港区上,据了解,由黄龙渔港区、新盈渔港区、武莲港区和调楼渔港区组成新盈中心渔港一旦建成,4港区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规模都各有特点:以黄龙港区为综合性核心港区,突出其大型泊位和避风功能,规划规模年卸港量15万吨;新盈港区突出其深水养殖及物资供应功能,规划规模年卸港量8万吨,其中3万吨为深水养殖物资供应规模;武莲港区集散通道顺畅,突出其水产品加工和物资流通功能,规划规模年卸港量13万吨;调楼港区以渔船航修和海洋生物工程为主要功能,规划规模年卸港量0.5万吨。

“相对于其他海洋资源丰富地区,海南原有的海洋产业链条比较单一,且开发层面比较薄弱。”王毅武教授表示,此次海南大规模提升港口档次,加快港口改造升级建设,对多方位、深层次发展海南的海洋经济产业极有好处,照此发展,依靠海南丰富而独特的海洋资源,在未来工业兴省战略中,海洋业、渔业及相关产业的高水平支持,无疑会让海南的区域经济竞争及发展“游刃有余”。

谋求突围——

海洋经济助推海南突破“围城”

“其实海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到底应该着重发展何种经济产业,以怎样的模式寻求经济再腾飞的突破,更是迫在眉睫。”政协海南省委常委、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毅武教授表示,在“生态立省、工业兴省”发展海南的背景下,选择正确或适合海南的支柱经济产业,并以此进行深层次建设与发展,对海南今后完善经济产业链,保持高水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围城’一样,面对四面的高墙或者说是瓶颈,看我们如何翻越。”王毅武教授指出,海南是个相对人口少、经济较落后地区,在本地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可利用和发展的资源也相对有限,因此,如何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发挥海南的地区经济,并借助其优势谋求更多区域经济合作,以期带来海南经济再腾飞,从而顺理成章地突破瓶颈。

“这次海南全面开展的港口改造与升级,其发展的不仅是渔港本身,而是藉此全面开发港口经济。”王毅武教授进一步阐述,在海南以生态立省、大力发展热带农作物经济、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时候,升级改造综合港口,深层次发展港口经济意义深远。首先,这可以让海南经济发展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其次,港口经济的升级与开发,对周边城镇的经济提升不容忽视,正所谓“依港兴镇”。

“而且,综合性强、档次高的港区建设,还能解决当地不少就业与投资机会。”王毅武表示,高层次渔港建设已经带来的巨大的资金流动,必然会带动当地大量的物流,从而势必牵动相关人才流动,而这“三个流动”必将会让这些港口经济逐渐成熟之时,产生相应的“磁场效应”,不仅是就业问题,对当地经济发展都会大有帮助。

前景无限——

发展港口经济极具海南特色

“我个人认为,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是最适合海南且极具特色的。”王毅武教授说,长期以来,海南在自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未能全面、合理发展最适合海南区位特点、经济基础的优势产业结构。要求大发展,自身就必须有大突破。“首先是正确认识了自身,意识到海南省目前还是一个小省份,生产力相对较低,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现状较落后。”王毅武教授阐述道,相比较其他高投入成本的产业体系,着力开发海南的港口经济,发展起相关海洋产业就显得很实际。

王毅武同时指出,立足海南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港口建设,得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特色旅游、船舶配件及耗材经营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港口后勤保障服务基地,为实施“工业兴省”战略筑强坚实的三产环境。如果再可以调整和优化当地的‘棉、渔、盐、养’等特色海洋产业,努力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对当地甚至整个海南都受益匪浅。”王毅武教授表示,随着跨海大桥的建成,海南与大陆地区实现真正意识的连接,将会让海南从单纯的“海岛经济”模式向“半岛经济”转型,从而利于海南与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的同步性。届时,海南将会以一个“生态、旅游、自由贸易、海洋大省”的全新姿态,出现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时期。海南的经济必然摆脱相对孤立的“海岛”模式,形成真正与周边地区拥有更充分经济合作平台的“半岛”经济模式,而到那时,海南的经济发展也将会更全面、更快速。

速。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