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融入蓝色经济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5:3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发展海洋经济要把握重点,坚持规划引领,锐意改革创新,强化项目带动,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可持续发展,努力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尤其要科学统筹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把海洋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点领域,防止重复当年陆地上走过的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刘洪滨:首先,发展“蓝色经济”在规划方面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海洋开发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大体按海岸带、近海、海岛及专属经济区的次序,形成四大海洋经济开发体系。烟台海洋经济区和临海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实施一批重大的项目来支撑和牵动,这方面应借鉴“韩国西海岸开发计划”的经验教训,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优化的好项目。

其次,在产业层面,各地应放大产业优势,实施错位发展。

再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融资体系。譬如建立蓝色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对有关的基建投资、技改投资和支农资金等,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用于海洋开发的重点项目。金融部门应设立专项贷款,纳入信贷计划。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资源合理配置,主要依据推行股份合作制,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市场等筹集资金。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建平:虽然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层次低、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仍不容忽视,海洋经济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的考验。

首先,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同构化趋势较为严重。长期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呈现纷纷上项目、产业,无序开发的局面。如环渤海湾5800千米岸线,密布着大小港口60多个,平均不到100千米就有一个港口。近年来,各个沿海省区都突出造船、钢铁、原材料加工、重化工等临港产业布局发展。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各省市区又纷纷开始布局海洋新兴产业。产业布局同构化不仅会造成区域间无谓的竞争效率损失,还会导致重复建设,浪费大量资源。

其次,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长期以来,对海洋经济“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使得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据统计,全国围海造地面积正以年均36.4%的增速扩大,沿海近岸开发呈现明显的过度状态,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已超近海的1/3。此外,近年来大量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布局,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协调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再次,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新兴海洋产业是推动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小、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非常突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相比,我国30%左右的贡献率凸显了我国海洋科技与国际上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并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增: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也曾经是发达国家遇到的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难题。特别是随着发达国家部分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渔业资源破坏严重,部分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等问题的日益凸显,发达国家普遍开始重视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案。

因此,我国应借鉴其经验,在实施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又要通过健全海洋环境法律法规及监测体系、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和防御决策体系,以及海洋污损应急处理和救助体系,又要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性海难、重大海洋污损事件的能力,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乃至整个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