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我国拖拉机学科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秉聪教授

来源:吉大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8:55:46 

陈秉聪,男,19211010日生于山东省黄县,农业工程学家、拖拉机专家、教育家,我国拖拉机学科奠基人、地面机器系统学术领域开拓者。

1943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北洋)机械系,1944年毕业于空军机械学校高级班,获机械工程师称号,1947年毕业于美国空军机械学院高级班,获航空工程师称号,194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49年至1955年任山东工学院副教授,19557月至20006月在原吉林工业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农机工程系主任、副校长,20006月至今在吉林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农机学会副理事长,地面机器系统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工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农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是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九三学社长春市主委、吉林省主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吉林省政协副主席。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立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陈秉聪参加筹建工作,随山东工学院自动车系来到长春,并任汽车拖拉机系副教授兼副系主任。当时我国的拖拉机工业和拖拉机专业教育还是一张白纸。他为了事业的需要,毅然放弃了原来的航空和汽车专业方向,凭着他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机械学科知识,挑起了筹建我国第一个拖拉机专业的重担。他带领其他老师,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编写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并用较短时间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和实物教学资料室,于1957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拖拉机专业本科毕业生。他在国内首次编著的《拖拉机理论》,是60年代我国高等院校的通用教材。他主持创建了我国农机设计制造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他看到我国的松软土壤不仅有水田,还有沼泽、海涂、河滩、沙漠等等,这些地带不仅在农业发展上具有价值,而且大多数是我国蕴藏石油的宝地。然而,这些地带的车辆通过性问题,一直是国际地面车辆界没有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他提出以“非常规行走机构”作为科研方向。他在“半步行水田轮”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又相继进行了“叶片垂直入土的水田轮”研究和“步行机耕船”研究。为了解决“半步行轮”在硬路面上行驶的振动问题而进行“可转换式半步行轮”的研究,以及仿牛马行走的“步行车辆”的研究等。其中,由他领导的课题组研究发明的腿可伸缩的“机械传动式步行轮”,不仅具有原“半步行轮”的优点,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硬路面上“半步行轮”行驶的振动问题;在水田和松软地面的牵引效率比常规行走机构提高10%左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987年该发明分别获长春市科技发明金奖,第三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该发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水田及松软土壤的行走机构提供了可能。他在国际上最先提出了畸变模型、半步行、仿生步行和仿生脱附理论,奠定了“松软地面行走机械”领域的理论基础。1984年他发起组织建立全国地面机器系统研究会,并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1986年又发起和组织召开了国际地面车辆系统第一届亚太地区学术会议,1987年和1990年先后两次参加第九届、第十届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术年会并担任分组主席,1991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农机会议担任大会主席等。50多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学术专著3部。培养博士30名,博士后2名。

1979-1981年,他连续3次邀请6名日本京都大学有名望的学者来校讲学,为原吉林工业大学打开了国际交往之门。1980-1982年,他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的资助和美国农业部的邀请,先后赴美、日、法、英、原联邦德国、瑞典、原南斯拉夫、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考察地面机器系统教育和科研发展情况,并5次主持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