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返港避风
水母网
带来较多的海产品,海产品价格并未出现价格冲高的局面。但同样受渔船回港避风影响,未来几天由于受出海打鱼渔船较少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天的海产品价格会出现一个小高峰。
大风吹,千条渔船回港
昨日清晨7时许,在7—8级大风作用下,养马岛海港内波涛汹涌,不少回港避风的船只想要在风大浪高的港口内平稳停靠,比较困难。记者在养马岛码头看到,不少渔船,都在一次次调整着船向,一次次的停靠。而烟台市渔港监督站的工作人员,则顶着8级大风,指挥着回港避风的渔船进行停靠,并用绳索将停靠渔船相连确保安全。
至7:14,该港最后一条回港避风渔船返回港口,在渔船船老大指挥下,经过九牛二虎之力,20多分钟后才完成船只停靠。船老大老林一边擦着头上的汗,一边告诉记者,“真是天有不测风云,24号上午天气还好好的,夜间便突然刮起这么大的风。海上风太大了,实在太危险,幸好在24日下午,我接到渔港监督站的电话,提醒有大风天气,要求返港避风。得知消息后,我们也匆忙收网,急忙往回返。返回的途中,差点出了危险……”至此,养马岛码头462条渔船全部归港避风。
据了解,自25日清晨开始,烟台便出现7—8级大风天气,最大风力甚至超过9级。为应对此次大风天气,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海上渔业防风预警机制,提前24小时下发了《2012年烟台市大风预警预报》,逐级将大风预警信息传递到渔业单位、渔船和渔民,组织在海上作业1004艘渔船返港避风,撤离海上作业人员,并通过渔业应急救援监控网络平台,利用AIS防碰撞系统和CDMA定位通信系统,对渔船进行监控。
至昨日上午7:30,全市1004条海上作业渔船,全部安全返港避风。烟台市渔港监督站的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渔民,当前正值春季生产季节,大量渔船出海生产作业,渔船停港期间一定要注重防风、防火和防碰撞,出海前要注意收听天气预报,严禁超抗风等级出海,避免各种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海鲜少,价格并未看涨
随着大风刮起,市场上的海鲜状况如何?从养马岛渔港码头返回之后,上午9时许,记者走访了红利市场,发现昨日市场的海产品品种少了不少,不见平常常见的片口鱼、鲅鱼、鲐鱼、刀鱼、扇贝等海产品品种,鱼类只有黄花鱼,而贝壳类只有花蛤、黑蛤等贝壳类。
记者来到常年在红利市场卖蛤的老李的摊位,发现他所销售的蛤里没有丹东蛤。对此他告诉记者,“由于海上风大,海上的船只都停运了,因而这两天丹东的花蛤、黑蛤都没办法运过来。这几天,市场上恐怕只能以烟台当地的蛤为主了!”
老李所销售的蛤,有来自莱州的磁蛤,也有来自开发区的花蛤,还有来自威海乳山的黑蛤。而其中莱州的磁蛤价格最贵,每斤价格卖到3.5—4元钱,价格较平时每斤增长了0.5—1元钱。而来自开发区的花蛤,以及乳山的黑蛤,价格与平时没有变化,都是2.5元一斤。
“风大,很多渔船都不会冒着风险出海打鱼,物以稀为贵,因而市场上的海产品的价格,肯定会比平时贵。”不少市民都会认为,大风天气,会吹高海鲜的价格。然而,随后记者走访了红利、文化路、以及环海农贸市场,进行了相关调查发现,昨日的海产品价格并不比平时价格高。
昨日市场上销售的鱼类主要是黄花鱼,六、七公分大小的黄花鱼,平时的销售价格在一斤11—12元,昨天则卖到10元钱一斤;而稍微大点,长度达到九、十公分的黄花鱼,平时价格在16—18元一斤,而昨天的价格则为15—16元钱一斤。而在红利市场上,昨日只有一家卖爬虾的摊点,而爬虾的价格却只卖25元钱一斤,与平时没有区别。
经过打听得知,昨日的黄花鱼价格比平时还要便宜,市民刘阿姨一口气称了30元钱的黄花鱼,她告诉记者,“真没想到今天的鱼比平时还便宜,多买点,一顿吃不了,过一两天再吃,不影响口味。”
数天后,价格可能走高
受天气影响,海鲜的价格本应较贵才对,为什么会比平时价格还低呢?对此,红利市场海产品经营业主边老板告诉记者,“受大风天气影响,为避风避险,几乎所有的渔船都纷纷回港,因而供应市场的海产品的数量则比平时较多,因而海产品的价格便比平时稍便宜。”然而,谈及今天的海鲜价格,这个做了近10年海鲜生意的老鱼贩子肯定地说道:“如今出海打鱼的渔船都回港了,海产品少了,未来几天的海产品价格肯定要比平时高。”
而在旁边的另一个销售摊主,笑道“别看时间只是相差一天一夜,但海鲜价格就会有很大变化,做海鲜生意里有很多道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