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山东”的海洋开发与环保问题

来源:于长江   发布时间:2015-05-21 04:21:36 

建设生态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重大战略举措。生态省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山东省作为海洋大省,在生态省的建设中重视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在“生态山东”建设中开发海洋的可行性


第一、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且具有空间、区位优势,是很好的物质基础。山东省又是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面积接近陆地国土,海洋再生和非再生资源非常丰富。
第二、山东省海洋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是“生态山东”海洋开发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山东省海洋科技人才资源在全国处于优势,共有海洋机构40余所,中国海洋大学是著名的海洋高等学府,全国涉海的两院院士大多在山东。在山东的海洋科技机构,有些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水产科教单位,历史较长,人才、资料、技术积累呈明显优势。
第三、海洋产业占有优势。山东的海洋基础产业———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尤其是海水养殖历来居全国首位,我国三次养殖潮(海带、对虾、扇贝)都源于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产量和产值同样居全国第一,多项加工产品占全国总量的50%,而海藻加工工业占全国的70%。山东的海洋化工产业也居全国首位;原盐生产能力、盐化工的开发以及海洋药物的开发均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生态山东”建设中,海洋的开发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的原则出发,欲使系统目标得以实现,则必须选出重点,从抓重点领域着手,使之形成支柱产业,以带动相关产业及其他方面的建设。
根据《山东生态建设规划纲要》,对建设生态渔业已有明确的规划,即采用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有计划地培育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轻养殖污染。从保证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加强对沿海渔民的管理,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关键;加强对禁渔区、禁渔期的有效管理,对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同时,要改善渔场的生态环境,逐步扩大投放保护性人工渔礁,扩大放流增殖品种与规模,定向改变沿岸渔场的渔业资源结构。对于生态养殖,应整理、组合山东海水养殖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以形成配套实用技术,努力维护养殖资源与环境的良好状态。以解决种质为中心,配套优质饵料和病害防治的养殖体系,稳步地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工厂化养殖系统。在生态养殖的建设中,还应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容量及潜力分析,提倡科学养殖,建立优化模式和示范区。
在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方面,根据“生态山东”的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扶持海洋生物化工、海洋药物、海洋功能产品、海洋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等新兴海洋产业。依托山东省的水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海洋药物及保健产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到2010年总产值达到130亿元不成问题,可作为山东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按照《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设想,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合理开发深水岸线,优化港口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大力发展海洋运输和临港工业。在这方面,可以考虑建立以港口、航运为龙头的“板块”经济。山东省海岸线绵长、港湾曲折,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建成港口23个,其中对外开放港口就有7个,从而初步形成港口群体,以青岛为母港的全省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每年已达数亿吨。如果能做到港、航、船协调发展,形成大、中、小港港群体系;配合铁路运输形成腹地网络,成为连接内外的海上运输体系,由此带动山东全省的船舶修造、港口、船舶机械和海岸的连动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非同一般。

在“生态山东”建设中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管辖海域辽阔,海岸带和海洋资源丰富,沿海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沿海地区的快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既给海岸带和海洋造成巨大环境压力,又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导致山东省海洋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工矿企业、农业、生活、港口、船舶、油田等污染源。山东半岛地区工业比较发达,工厂多集中于临海的市、县和乡镇,这些工业排放直接影响到海洋环境。沿海7座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每年共达数亿立方米,其中青岛、烟台、潍坊3市废水量各占总量的25%以上,且污染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属有机物与重金属混合排污;东营市的石油排放量最突出;滨州地区以有机物为主;日照市稍好。
沿海7城市农田施用的农药量和化肥量巨大,可通过地表径流、大气传输入海,从而构成近海环境的污染源。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现阶段还不能定量的制定农业污染物质的实际入海量。生活排污主要来自城市市区和大部分城镇,污水量每年达到7000万立方米,生活COD每年达到4万吨。
在山东的重要海港中,其压舱水、排油已处理回收,石油入海量主要来自事故溢油。胜利油田年排污水量为700万吨,排油量每年达2200吨。此外,随着海上采油平台的增加,石油污染日趋严重。
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不仅表现在上述的多种污染,对海洋的无序开发危害更甚。比较突出的是海岸带的开发。山东省海岸带资源丰富,其中海滨旅游及景观资源条件尤为突出,堪与世界海滨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比肩。国内除地处中热带的海南省海滨与山东省海岸带光照条件类似外,其他海岸带地区的光照与气候条件都不如山东省海岸带。
但是,目前山东海岸带普遍存在“不可持续发展”现象。海滨岸线和土地资源面临城市扩张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无序开发的风险。这突出表现在圈占海滨岸线和土地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本属于公共资源的海滨岸线和土地资源,已经化为房地产开发商、社会个人和企业等多方觊觎的对象。
此外,还有滨海大道的建设问题、近岸礁石的破坏问题等等,都对海滨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在“生态山东”的建设中,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已刻不容缓。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对策:
一是全民对海洋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地方政府,要自觉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加强执法;二是在理顺海洋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时,根据《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尽快完成海洋生态功能区的研究与划分,加强重要海域的生态保护,实行目标管理;三是依托省内的海洋院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科学研究;四是在海洋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上,各多级政府要舍得资金投入。

2005年8月17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