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蓝色国土打造海监铁军 中国海监第一支队铸就高素质海监执法队伍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04:44 

1998年,中国海监总队在北京成立,由此,中国海监船队驰骋于中国海疆。随后,引起周边海洋国家的密切关注。面对新的的形势和任务,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完成了海洋调查船队的蜕变,成为中国海监的一支主力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是国家海洋局成立后组建最早的船队之一,其前身为国家海洋局局第一海洋调查船大队,1999年更名为中国海监第一支队。该支队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黄海、渤海海域海监行政执法、维护海洋权益、保障合理开发海洋资资源、保护海洋环境、预防及减少海洋灾害等神圣使命。经过40余年的锤炼与发展,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如今已成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海监执法队伍。

进入21世纪,中国海监第一支队实现了由海洋调查船队到中国海监船队的蜕变。这种蜕变实际上是支队原有职责的延续,是在海洋调查与科研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中国版图陆海相连。海上从北往南由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到加里曼丹等一串岛屿,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扼守成一个半封闭的“中国海”。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海周边局势风云莫测,暗藏杀机。多年来,多个国家的军事测量船、电子侦察船、舰艇和飞机编队从未停止过在黄海我国主张管辖海域内进行各种活动,并呈现出日益频繁的态势。

中国的全球战略核心是海洋。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海洋权益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海洋局的领导下,中国海监自2001年起,开始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不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和监视监管。天降大任于斯,中国海监一支队坚定地树立“驰骋海洋、护我海疆、忠于职守、为国争光”的文化理念,将“使命、忠诚、奋斗、奉献”的船队精神发扬光大。海监一支队的船员们说:“不辱使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用行动来担当起的责任。”

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是我国黄海一侧的中心城市。20015月的一天,“中国海监22”船奉命从青岛出航。此次出航是因某国一艘军事测量船进入我国黄海南部海域,从事军事测量活动,“中国海监22”船前往事发海域对其进行跟踪监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当天“中国海监22”船拉响汽笛紧急启航了。船长王桂廷拉响汽笛的那一刻,他是在向这座城市告别,向亲人告别。3声汽笛过后,战船悄然启航……

经过一夜的航行,“中国海监22”船第二天抵达某海域时,发现测量船正在进行漂泊作业。当接近目标船时,“中国海监22”船低速航行,准备从右侧穿过船艉绕到左舷取证。当时海上风浪较小,就在“中国海监22”船距目标船不足200米时,王桂廷突然发现目标船船艉瞬间上下起伏,再观察船艏又泛起逆向波浪纹。这是漂泊船只启动倒车的征兆,凭着多年的航海经验,王桂廷立即判断出目标船采用突然倒车用其艉部撞击我船的企图。目标船有6000余吨,而我船只有1000吨,如果对方庞大的船体和巨大的动力一旦撞上我船,我船顷刻间就会沉入大海。一场意外的海难和一场重大的外交事件就要发生,情况万分危急……王桂廷当机立断,强行加速,不到10分钟高速冲过了对方船艉部。就在我船刚刚冲过去后,目标船船艉在距我船不到两米的距离外压了上来。“中国海监22”船把山一般的目标船甩到了身后,对方的图谋失败了,也由此避免了一场重大的海难和外交事件。

这短暂的瞬间是何等惊心动魄!对于没有海上经历的人来说也许是天方夜谭,而王桂廷虽说当时心已提到嗓子眼,额头也冒出了冷汗。已经50多岁的王桂廷,由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海洋调查船船长,又从海洋调查船船长成长为中国海监船船长。作为一名老船长,他在海上不知经历过多少次险恶风浪和惊心动魄的危急,然而每次他总是笑着调侃道:“多大的事,就这么弄!”

10年来,随着国际海洋形势的急剧变化,世界各海洋国家,特别是海洋大国日益加强了对海洋的争夺。海洋和海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2007年,王桂廷调任“中国海监17”船任船长。同年52612时,正在海上执行海上警戒任务的“中国海监l7”船接到上级指令:立即返航青岛。16时,“中国海监17”船刚刚靠上码头便接到上级通知:18时离开码头赴南海执行新的任务,要求在两个小时内必须完成海上20天的食品补给和全部备航工作。

两个小时的备航时间意味着任务紧急,事情重大。5月的青岛正是倒春寒的季节,人们还都穿着夹克衫。一下子要去南海自然要换夏装。回家已经没有时间,船员们纷纷打电话让家人打出租车前来送衣物,所有人都没有离船,全都投入到了备航工作中。2618时,“中国海监17”船拉响汽笛启航了。此时,船员还不清楚任务的具体内容,更不知道此去要多长时间。就在启航时,在码头的一角,有一位老人和几位女人默默地目送着船舶离去。老人是来给儿子送衣物的,而女人们是来给丈夫送生活用品的。短暂的相见过后,船渐渐远去了,带走了老人对儿子的牵挂,也带走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广袤的南中国海上,一艘千吨的船队犹如一只雏鸭在硕大的海面上缓慢地游动,尽管高昂着头,仍然无法改变自身渺小的地位,面对狂风巨浪,能做的只是奋力抗争。

200773日,“中国海监l7”船抵达指定海域执行南海维权巡航任务。在巡航编队中负责紧盯侵入我国专属经济区指挥船的位置。王桂廷告诫操船的二副说:“编队最忌讳船位不稳定,偏离航线或移位,你必须要无条件地保证船位准确无误。”

一个月前,王桂廷刚刚做完喉部肿瘤切除手术,就在政委做战前动员时,他悄悄地离开,来到机舱找到轮机长安排说:“一旦我下达冲击、驱离对方船只的口令时,你必须把机舱人员全都撤走,只留你一人在机舱。你必须想尽办法,保证主机正常运转五六个小时以上。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都要把船开回去。多大的事,就这么弄!”

大海有情也无情,大海的温情与暴怒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0078月,强热带风暴“帕布”和“蝴蝶”正在我国海域肆虐。10日这天,“中国海监22”船跟踪某国电子侦察船航行至黄海中部时,与强热带风暴相遇。电子侦察船吨位大于我船七八倍,我船只有1000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全船人都开始晕船呕吐。当海上风力达到1112级时,有队员匆匆来报告:“船长,船体发生了共振!”时任船长刘会成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果然,在接连不断的海浪打击下,船体突然间发出“哐……铛、铛”有节奏的闷响。从事航海的人都知道,船体共振是船自身振动频率与特定海况频率相一致时产生的特殊现象,这种现象时间稍长,船体就会发生爆裂,后果是船毁人亡!此时,要想解除共振现象,惟一的选择就是全速航行,以最短的时间脱离这一风浪区。但是在大风浪中高速航行又面临着倾覆的巨大危险,怎么办?刘会成艰难地选择了后者。他下令:“全速前进,闯过这一海区。”伴随着主机越来越大的“轰轰”声,船逐渐加速,共振声也开始渐渐减弱。全船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经过1个半小时的艰难航行,“中国海监22”船终于转危为安。

大海上风浪是船员的伙伴,晕船是海上的幽灵,常人观海浪可借以抒情,但一旦上船堕入晕网将是生不如死。而海监船员们在危急时刻直面风浪,驱走幽灵,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就在“中国海监22”船遭遇艰险时,“中国海监18”船正在黄海北部巡航,同样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11级的东北风掀起滔天海浪,船体摇摆达40度,翻船倾覆的危机时时紧逼。船长奚国庆一边呕吐一边指挥船队低速航行抗击风浪。船在排山倒海般的波涛中左右猛烈摇晃,上下剧烈颠簸,巨浪冲上甲板,打断了固定设备的绳索。怎么办?奚国庆不忍心下达抢险指令,他知道此时在风浪中船员的生命将十分脆弱。国家财产眼看着就要弃之大海,抢,还是不抢?就在他艰难地选择时,一名船员毅然将绳子系在腰上,冲上甲板钻进了海浪……

国家财产保住了,可是船长还是责怪这位船员太冒险了,这位船员却坚定地回答:“生是海监人,死是黄海鬼嘛。”

忠诚的诠释

崇高的事业是海监一支队存在与发展的先决条件。要完成好事业赋予的职责靠什么?他们回答,靠团队对国家与事业的忠诚。多年来,海监一支队在管理与事业发展中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忠诚的信念凝聚人。

船队是海上流动的集体,每一艘船都是一个流动的团队。海监一支队平时注重对忠诚信念的培养,他们经常带领船员们参观“甲午海战纪念馆”,让大家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耻辱的那段历史。

中国海监一支队有这样一个规定,凡是所属海监船舶,无论在任何一个海区执行任务,途经沿海如旅顺口、大沽口、刘公岛、鼓浪屿、虎门炮台等地,有民族英雄或历史上曾发生重大海洋事件之地,海监船舶都要鸣汽笛3声,向民族英雄和历史遗地致意:勿忘国耻,缅怀先烈、争我海权、铸我精神。

坚实的思想基础奠定了维护海洋权益、显示存在,体现管辖行为的准则,海上维权斗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树立了中国海监做为国家海上维权主体的地位。

20011222日,日本使用武力在东海中国管辖海域击沉一艘不明国籍船舶,该船沉没于我国专属经济区内。此事件的发生立即引起周边国家的极大反响。根据上级指示,海监一支队先后派出海监111822船分两个阶段4个航次赴东海执行维权任务,历时64天。

本次维权局势十分紧张,日方先后派出巡逻船30余艘,舰载直升机6架,固定翼飞机5架,对沉船海域5海里半径范围进行控制,最多时有10余艘巡逻船现场警戒。为体现我国对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根据指令,“中国海监18”船首次单船进行巡视。在我船巡航监视期间,日方先后派固定翼飞机和舰载直升机在我船上方进行低空盘旋侦察飞行。“中国海监18”此次近距离对日方舰船的试探性巡视,为我编队对日方舰船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718日,台风“威马逊”侵入东海。“中国海监22”船抵达指定海域时,海上风力78级、阵风9级,浪高5米以上,并伴有暴雨,船体摇摆最大达37度。滔天巨浪像小山一样不断砸向巡航船,船体不断发出异响。该船船龄近30年,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大风浪的袭击,在危急情况下,船长立即组成紧急抢救小组,启动应急方案,全体船员坚守岗位,船长亲自驾船顶浪航行一个昼夜,排除一个个险情,确保了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在恶劣、危急的条件下,全体船员没有忘记肩负的使命,他们怀着对祖国的赤胆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咬牙坚持,战胜自我,边呕吐边工作,牢牢地把自己钉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中国海监队伍过硬的素质、顽强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

奉献的诠释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中,无私奉献精神有着广泛深厚的基础。中国海监第一支队无私奉献精神基于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

船员的待遇多年来一直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级船长外派工作月薪可达2000美元,而在海监船工作月工资仅为2000元人民币,其它船员按不同等级亦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年出海,船员们无法像常人一样顾及家人生病、孝敬老人、孩子上学、妻子下岗、就业等许多困难。有的高级船员甚至服从任务需要,断然终止外单位聘用的高薪职位,义无反顾地回到船上工作。

共产党员、船长黄殿臣接到母亲病重住院的消息后,匆忙回家探望。几天后收到立即回船执行任务的通知,他含着泪水道别了病重的母亲。回船后不久接到了母亲病危速回的电报,他在被批准回家的途中,得知大洋考察任务的出航时间已定,若等他回家返回已来不及时,黄殿臣毅然决定原路返回,第二天随船出海了。直至母亲去世他都未能送母亲一程。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在一次远航归来的欢迎会上,歌声响起,这是一名船员提议播放的。春节他们在海上执行任务,春节过去了,他们回来了。海监第一支队的干部、职工已不止一次在海上送走旧岁,迎来新春。

船员李铁锁已50岁了,老家是河北沧州农村的。20071月初,“中国海监17”船出海了,家人无法把老母病重的消息告诉他。20余天后船刚刚靠上码头,李铁锁的手机急促地响起,电话中弟弟告诉他母亲昨天去世了。80岁的老娘在弥留之际无力地问他父亲:“大儿子能回来吗?”父亲告诉母亲:“孩子出海了,他还不知道。”听到这里,老娘眼中滚出泪珠,她长叹一声:“儿呀……”带着无尽的遗憾闭上了眼睛。

李铁锁赶回老家,为了能多陪一陪逝去的母亲,他违背祖训,把母亲的遗体在家中停放了7天,跪求母亲原谅自己的不孝。

船上服务员李永玉49岁时也经历了同样的痛苦。李永玉的工作既简单又繁琐,负责每天为船()员们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在船上工作时,他一般是不能把手机带在身上的。在一次执行重大任务时,爱人打他手机一直没人接,无奈只能把电话打给了船长。随后船长找到他,让他给家里回个电话。

电话中爱人告诉他,82岁的老母亲病重。放下爱人的电话,他直接拨通了大哥的手机。不幸的消息传来,老母亲患肠癌住进医院,且已是晚期。这个七尺高的汉子什么也没有说,又默默地工作了。在出航执行任务和回家尽孝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当船领导关心地征询他的意见时,他只是简单地说:“我和家属通电话了,孩子现在放暑假,她们一起回去看看,我就不回去了。”

第二天上午,噩耗传来,母亲辞世。李永玉没有声响,把悲痛深深地埋在心里,坦然而平静地投入到出航前的工作中去。两天后,船远航了。这次远航,一去就是3个月。

20116月,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发生。“中国海监15”船紧急出航,水手闫善俭的妻子在船舶出海执行任务时病重,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妻子已病危,他匆忙从外港赶回青岛,第二天妻子永远告别丈夫和儿子走了。闫善俭在悲痛中料理了妻子的后事,便匆匆赶回船上。“中国海监15”船这一次出航就是100天。

如今,中国海监第一支队秉承着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奉献海洋的精神理念,用锲而不舍、不畏牺牲的精神,捍卫着祖国的蓝色海疆,合力打造海监铁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