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打造滨海科技新城

来源:青岛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06:10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前,投资40亿元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在即墨市鳌山卫镇奠基。学校建成后,将成为高端学术和应用技术研究基地、高端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高新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基地、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交流基地,同时,每年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万名学子入住,也将为该区域集聚人气、发展三产带来巨大机遇。

在即墨市鳌山卫镇“蓝色硅谷”创新驱动区内,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项目综合楼和高性能科学计算机与系统仿真平台主体已完工;深海基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鳌山涉海综合实验基地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水产种苗基地累计完成建设投资已达3.8亿元……这一个个海洋高端科研项目的落户,构建起了即墨“蓝色硅谷”的智慧中枢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每一个项目都将为青岛乃至全国的蓝色事业产生巨大影响。

如今,在即墨东部沿海一线,正形成一股强劲的“蓝色浪潮”,汇聚了总投资额达600多亿元的海洋产业项目,以鳌山湾为核心向四周蔓延开来。所到之处,形成了船舶、海洋装备制造、海洋新能源等海洋二产和滨海文化旅游、科研教育、港口物流、蓝色金融等海洋三产,水产种苗、工厂化养殖、海洋牧场、碳汇渔业等海洋一产,这些产业是即墨市今后发展的重点。以此为依托,五年内,即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3%以上,形成一个科研力量雄厚、海洋产业发达的蓝色新城。

高起点规划,构建蓝色经济发展框架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市委赋予即墨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重大战略任务。紧抓这一机遇,即墨市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提出要把鳌山湾区域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聚集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让即墨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洋科研中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确立领军发展的优势地位。

地理和资源的优势,注定了即墨在蓝色经济建设中领先一步:2517平方公里海域、183公里海岸线,225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的鳌山湾,是青岛第二大天然海湾;鳌山湾区域内,山、海、岛、林、泉、滩、港等海洋资源一应俱全。该市结合国内外硅谷发展的经验,超前谋划“蓝色硅谷”发展战略,初步提出了“蓝色硅谷”核心区发展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完善了海洋功能区划、温泉鳌山组团控制性详细性等专项规划。

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投入,让即墨在发展“蓝色经济”,加速实现“连滨海、融青岛”中底气更足。该市累计向东部滨海区域投入30多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修建起总长100多公里的道路,形成畅通的道路网络体系;日益完善的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高标准实施的生态环境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区域承载力和吸引力。

打造“蓝色硅谷”,人才是关键。为给“蓝色硅谷”建设提供高端人才支撑,即墨市积极实施蓝色经济千名高层次人才引进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人才科技创业园,加快聚集海洋高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下步,该市还将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建设财富学院,引入蓝色基金、金融机构后台中心,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引进风投、创投、银行等金融机构,搭建蓝色经济金融平台,加快建设“蓝色硅谷”财富家园。

“国字号”打头,打造海洋高端项目聚集地

融合了中国海洋大学等5支 “国家队”科教机构共同组建的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是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重点项目,目前一期主体已经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国家海洋科研中心”的核心和基础,全国海洋领域最主要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国内外优秀科学家的会聚地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其科研成果将直接进入国家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和海珍品健康养殖基地中推广。

随着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加快推进,以及国内一流海洋科研成果孵化区、产业化基地的加紧建设,众多高精尖项目给即墨“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源源不断的输送动力。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已投入建设资金3.8亿元,年育苗能力达到50亿单位,辐射带动面积8万亩,已引进推广渔业新品种15个,培育鱼虾贝类优良品种350亿单位。

我国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已能潜至水下5000米,而将为这台深潜器提供地面保障的国家深海基地就落户即墨鳌山卫镇,这将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的多功能、全面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在青岛新增六大工业功能区之一的女岛船舶制造功能区内,扬帆造船项目已累计投入15.5亿元,首制船已交付使用,未来几年,该功能区内将陆续聚集起投资总额达140亿元的数百家船舶配套企业。

总投资3亿元的青岛市海珍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1.81亿元,A区和C区已基本建成并开始放养海参,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标准化海珍品生态养殖基地。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地调科研基地将整建制迁至即墨市鳌山卫镇辖区,2013年底完成主体搬迁工作,该基地规划建设将重点突出海洋区域地质、海洋环境地质、海洋固体矿产、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海岸带地质与大陆架地质五大基础领域,到2020年,该基地将建成具有1000人队伍规模的北方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成为青岛“蓝色硅谷”重要组成部分……

海陆互动,快速形成蓝色经济隆起带

去年11月底,作为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城开始试营业。该项目依托鳌山湾近千米金沙滩及海洋温泉两大资源,建设五星级酒店、海洋温泉中心、梦幻演艺中心、风情商业街、海鲜大世界等。全部建成运营后,将成为集海洋温泉度假、国际会议接待、大型演艺于一体,亚洲一流的“综合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年可接待海内外游客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亿元。

随着大量海洋高端科研项目的落户,即墨与“蓝色”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越来越突出。

为突出 “中国罕见的海水溴盐温泉”本土资源优势,即墨依托丰富的山、海、岛、林、泉、滩、港独特的自然资源,不断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引得旅游大项目纷纷前来落户。该市先后引进建设的青岛港中旅海泉湾度假城、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天泰温泉度假区等众多高端旅游项目,勾勒出了该市依托滨海旅游资源的高端休闲旅游集聚区的清晰轮廓。其中,总投资200亿元的温泉国际会展中心及水上度假城,是全省最大、全国第三的综合博览中心,不但可以承办大型国际、国内展览,还适合金融、游艇、珠宝等小型高端会展,拥有承接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的能力。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拥有10万人口的蓝色经济新城。目前,投入使用的22万平方米的国际博览中心运营后,将成为全省最大、全国第三的综合性会展中心,年营业收入将达1亿元。

为在东部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即墨在海洋新能源开发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着眼于海水源热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该市引进了常州河海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投资4亿元的河海新能源项目,研究利用鳌山卫片区的海水资源和太阳能,采用海水源热泵等技术为周边客户提供冷、暖、热水等“三联供”的相关服务;着眼于海岛波能、太阳能、风能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水淡化利用,该市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合作,在大管岛建设了总投资1314万元的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试验项目,主要进行波能、太阳能、风能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水淡化示范试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东部率先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一大批海洋新兴产业项目纷纷扎堆落户即墨东部沿海一线,海陆互动发展形成了一条高端项目聚集、产业特色鲜明的“蓝色经济隆起带”。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