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漾,暖意融融,东营喜迎“两会”盛事。
借助东风,群情振奋,东营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是东营两大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全市上下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在渤海之滨、黄河尾闾,大动作、精运作、巧布局,拉开了黄蓝建设新格局。
攀登发展更高峰
聆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建设了广汽吉奥汽车等过亿元项目116个,产值突破千亿元,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五大生态工业园和三大物流园进展顺利,被列为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园区。
……
由此,记者联想到2月下旬东营区的春季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了16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10.4亿元。
毋庸置疑,驱动全市发展的三大增长极,开始全面发力,拉开了黄蓝经济区建设的大格局,快速抢占发展制高点。
黄蓝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项目,关键是投入。近年来,我市围绕构筑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重点抓好36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形成带动力和爆发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梧桐集团直升机、沃飞裸眼3D电视、力达新医药港、天安基平板电脑、同仁国际健康城等33个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到522亿元。
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投产和在建项目达到54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生态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培育壮大。
在中心城区,总投资100亿元的天鹅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已全面动工,黄河三角洲建材仓储园等重点物流园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实现交易额40亿元、利税4.5亿元。
这些大项目、大投入,就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强大引擎,为东营未来发展积攒了力量,夯实了基础。
现在已是阳春三月,正是万物复苏、新生萌动的季节。市“两会”的胜利召开,犹如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擂响了前进的战鼓,鼓舞着全市人民群众再接再厉,奋勇争先,攀上发展的更高峰。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2年,我市将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36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促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为重点,加快推进飞利浦3D电视、新加坡天安基集团平板电脑、中美新能源合作示范产业园、山东胜通光学薄膜、科岭增程式电动车等大项目,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基础设施助腾飞
便捷的交通条件,完善的设施保障,美丽的城市面貌,是吸引和凝聚发展要素的重要渠道。东营是黄河三角洲上的新兴城市,建市时间短,重大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建成并实现外轮开放,八大业主码头和港池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胜利机场4D级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航站楼投入使用……
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建设黄蓝经济区,必须借助外力,整合全国乃至世界的力量开发黄河三角洲。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让富集的发展资源流进黄河三角洲,乃英明之举。
去年,我市围绕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东营港扩建、德大铁路、黄大铁路、东济高速公路等总投资270.3亿元的2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东营发展的战略兴奋点,把东营和胶东半岛、环渤海用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密切联系起来,显著改善东营的交通条件。
如今,投资17亿元的东营港一期扩建工程全面完成,2个3万吨码头建成投用,实现外轮开放,总投资16亿元的2个5万吨液体化工等八大业主码头、投资5.5亿元的中海油渤海湾1500万吨石油上岸终端项目开工建设,海事专用码头、油田服务基地码头、东营港区防波堤和航道工程前期工作推进顺利。投资9.3亿元的胜利机场4D级改造全面完成,各条航线运营良好,客座率已达到最好水平。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建成通车,德大铁路、新博公路开工建设。
立体交通体系的建设不啻为黄河三角洲延伸了发展的臂膀,让东营可以触摸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更多企业落户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准备了基本的交通物流条件。
2012年,在我市发展规划中,现代立体交通体系的建设依然是“重头戏”。年内完成中海油2个5万吨级、2个5千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宝港国际2个5千吨级精细化工码头、万通2个2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和公共管廊带建设,中海油自用管廊达到投用条件。完善配套胜利机场基础设施,增开航班航线。加快新博公路和德大铁路建设进度,推动东济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黄大铁路、寿平铁路尽快开工……
绿色生态谱新篇
当前,我市正在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毫无疑问,生态绿色,是我市开发建设坚守的底线,更是以特取胜的明智之举。在实施黄蓝国家战略,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中,我市抢占先机,坚持生态高效,让黄河三角洲遍地春意,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
过去的一年,我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三网”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87万亩,启动生态林场建设试点,成为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黄河刁口河流路恢复过水。
其实,东营生态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远远不止这些,所采取的措施之强,动作之大,前所未有,成效斐然。
去年,我市启动了生态林场建设,开始试点建设东营区龙居、广饶县丁庄等10处生态林场,规划面积近22万亩。城市园林绿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各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最近,我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在全国37个参评城市中终评成绩第一。今年伊始,我市在安排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时,加大对生态环保类项目的投入,决定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生态环保工程4项。
我市对环境保护一直不遗余力,环境治理和保护则以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严格项目能评环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据了解,生态市建设的新指标体系包括5项基本条件和19项建设指标,目前我市已有4项基本条件和13项建设指标达到要求。
在崭新的春天里,我市已经站到了新的发展起点上,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增创优势!
战鼓声声催人急,乘风破浪正当时。意气风发的东营人,心揣一团火,脚下又生风,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向着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这个奋斗目标大步进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