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眼界决定境界,心胸决定格局,对外把青岛看“小”了,就容易在孤芳自赏中忽视时代进步的趋势,落在别人发展的后头;对内把青岛看“小”了,城市格局自然也就不够“大气”。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小”的思想状态,正在成为青岛发展实现突破的最大掣肘与阻碍。
许多年以来,一说起青岛,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市内四区”。这些人若只是外地人或者是游客,由于缺乏切身体会,心中有这种认识也属正常。但对于许多青岛“土著”来说,他们眼中的青岛,若也和只来青岛“逛了一遭”的游客一样,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然而,比这种设想更严重的是,一些本地人的认识甚至比外地人还要狭隘,对“市内四区”哪里算是纯正的青岛,都分得更细,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乡下人”。
这就是典型的“小青岛”思想。这种“小”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内部的认识上,还延伸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在很多青岛人眼中,只有自己的美丽与发展,却看不见其他城市特别是世界先进城市的优点,不愿甚至不屑于与别的城市比较。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视野只局限于“小青岛”,内心生发出来的,断然不是什么开放和包容,而只能是狭隘和保守。这些年来,青岛虽一直在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惯性的推动,而缺乏“闯出一条新路”来的实质性突破和跃升。这并非自我菲薄,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依据,看看周边的城市,有的把青岛落得越来越远,有的在某些关键行业和领域已经赶上了青岛。
世界变而青岛不变,世界新而青岛不新,停滞之疲态必然显露,危机怎能不四伏于波涛汹涌之中,夸张一点说,再不奋起直追,青岛必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如今,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肩负着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任,可谓任重道远,更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前有要跳跃的龙门,后有紧追不舍的对手,青岛该怎么办?当然是解放思想!这,正是百年青岛城市发展史带给我们的最宝贵经验和启迪。
历史无言,但其前行的足迹,却足以成为后人心中的航灯。回首过去,每逢发展危机和瓶颈,青岛之所以能屡屡突破,更上一层楼,都直接发轫于思想上的大解放。上世纪70年代末,冲破“阶级斗争”的思想禁锢,全心投入市场经济大潮,青岛快速成为了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港口和外贸城市;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后,青岛再次解放思想,勇敢地从逼仄的老城区走出,挥师东进,再次开创了城市发展的新天地……
显而易见,对于又一次面临发展瓶颈的青岛而言,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是唯一的选择,而其中最迫切最需要解放的,就是封闭保守的“小青岛”意识。思路决定出路,心胸决定格局。对外把青岛看“小”了,就容易在孤芳自赏中忽视时代进步的趋势,落在别人发展的后头;对内把青岛看“小”了,城市格局自然也就不够“大气”。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这些年来,青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基本上一直在“市内四区”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折腾,建了又拆拆了又建;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乃至行政服务等资源,更是一股脑地拥入这一区域。资源分布不均势必会导致人群的畸形分布和流动,现在,青岛城区尤其是市南市北人口密度极大,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随之而生。可以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小”的思想状态,正在成为青岛发展实现突破的最大掣肘与阻碍。
思想有多远,发展就能走多远。能否从根本上冲破“小青岛”的思想禁锢,迈向更加开放、更具胸怀的“大青岛”,直接决定着青岛未来的发展,能进入一个怎样的天地。只有跳出自设的“小圈子”,放眼世界,把青岛放进全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坐标系中去考量,才能找准青岛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迎头赶上;只有同城同心、全域统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全域”资源配置,在城区有形边界日渐模糊的基础上,进一步消弭不同区域间内心无形的隔阂,才能凝聚起更广泛的认同与共识,为建设真正的“大青岛”格局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小”和“大”,既是对城市空间的形象描述,也是青岛自我认知的贴切表达;从“小”到“大”的转变过程,其实也是解放思想突破旧观念的过程。更进一步说,思想的本质其实就是自由的,真正束缚住我们思想的,阻碍我们前行的,只能是心中自设的框架和禁区。解放思想,关键就是要勇敢地突破这些条条框框,把目光从老祖宗给自己留下的一亩三分地里拉出来,把手脚从守成自满等落后思想和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步子迈得更大更果断。就当下而言,领导干部能不能率先自我突破,勇敢迈出第一步,是关键中的关键。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