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0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后,青岛机场迎来了进一步发展,随着空域不断扩大,新机场选址建设稳步推进,青岛至法兰克福洲际航线的开通,预计2012年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1300万人次,半岛区域门户枢纽的地位也将逐步显现。
30年发展成就国内知名大港
青岛机场1982年建站复航时,使用海军流亭机场从事民航运输,跑道长度仅2220米,只能满足相当于安24型的小型短程飞机起降,由于机场条件的限制当年输送旅客只有5040人次,1983年每天最多只有两架次飞机起降,年旅客吞吐量不足两万人次。
2007年底,青岛机场二号航站楼工程又建成投入使用,与原有的航站楼形成了双飞燕的造型,实现了国内和国际旅客运输的分离。航站楼总面积达到17.1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高峰小时旅客5120人次的运输需求。飞行区等级由4D升级为4E。其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导航、通讯、保障系统,均符合目前世界上各类飞机的起降要求,能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
2011年,青岛机场全年安全工作顺利实现“双零”目标。保障飞行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10.5万架次、1172万人次和16.7万吨,同比增长1.73%、5.54%和1.7%。
空域优化每天新增90余航班
过去的2011年,对于青岛机场不是简单的一年,机场历经艰苦努力获得了空域优化重大突破:新开辟6条航线和1条临时航线,将“单进单出”的进离场航线结构改善为“三进四出”的进离场航线分流结构,高峰小时架次由22提升为28架次,本场容量提高了27%,每天可新增航班90余个。
目前,以青岛机场为中心,1小时航空圈可到达首尔、东京等东北亚重要城市,18个小时航空圈可到达世界各主要城市。为了增强国际航线的竞争力,近年来,青岛机场不断密切与航空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巩固传统优势航线的基础上,重点开发支线和国际航线,增强机场航线通达优势。2012年青岛机场航线网络日趋完善,与汉莎航空、沈阳机场联合开发的青岛—沈阳—法兰克福航线于3月27日首航,将成为我省首条洲际客运定期航线;与南航合作开通广州-青岛-洛杉矶洲际货运航线;与达美航空就青岛—东京—美国航线开发达成合作共识。
旅客数量的增加,跟青岛机场腹地拓展也取得重大突破。新增东营、昌乐、荣成、文登、胶南城市候机楼及旅客班车,服务网络已延伸至省内17市(县),辐射范围达全省的40%;全年城市候机楼和异地旅客直通车共输送乘客38.8万人次,同比增长57.8%。2011年异地货站共发运货物1630吨,同比增长15.6%。
过去的一年青岛机场特色服务亮点频现。继自助值机和网上值机后,联合山航推出手机登机业务,成为省内首家开通此项业务的机场;无线上网、视听娱乐等功能得以丰富提升,特色服务彰显个性化、多样化;获得“全日空顾客满意度调查全球第一名”等多个奖项,机场服务广受好评。
2012年 向1300万人次目标挺进
根据建设新机场的要求,青岛机场未来规划将面向半岛城市群,为蓝色经济区服务。未来的青岛机场将定位于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机场周边将建设空港城,主要发展临空经济,建设成现代物流中心、飞机维修中心、高端人才生活中心,视情发展国际航展中心,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成为发展蓝色高端经济的重要载体,努力建成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动力中心。
其中“十二五”期间,青岛机场将主要形成以流亭机场为干线的区域性门户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步确定其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185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27万吨,起降次数达15.8万架次;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29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达45万吨,起降次数达22万架次;远期至2040年,将形成年旅客吞吐量5300万人次的能力,新增国际、地区航线20条,驻场基地航空公司达3-5家,过夜飞机数量达100架。
在2012年,青岛机场计划打造多条洲际航线持续完善日韩航线网络,密切与釜山航空、济州航空的协调沟通,确保青岛至釜山、青岛至首尔航线顺利开航;做好东航青岛至东京航线保障工作,并借势开辟青岛经日韩至欧美的航线。依托南航、国航等知名航空公司的网络优势,打通青岛经北京至欧美、经昆明至东南亚、经广州至澳洲、经乌鲁木齐至中亚及欧洲的空中通道。
在生产方面,将做到安全工作保持“双零”纪录,杜绝责任原因导致的飞行事故、航空器地面事故和事故征候。运输生产实现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增幅11%;货邮吞吐量17.6万吨,增幅6%,航班起降11.6万架次,增幅10%。服务工作确保航空公司、旅客、货主满意率达到91%、91%和92%。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