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打造“三大”平台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今年,崂山区着力打造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平台”,切实做好抓住蓝色硅谷建设,做好产业发展与城区建设相结合;以提升崂山景区品质为重点,做好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以办好民生实事为重点,做好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三篇结合”文章,为实现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谱写科学发展新篇章,转作风重实干大提速,在全区上下形成一心一意谋工作齐心协力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崂山区区委书记齐家滨
今后五年是崂山区实现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青岛打造蓝色硅谷和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建设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为崂山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崂山区突出抓好开放和创新环境建设,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推动蓝色硅谷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建设,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不断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区。
崂山区区长杨鹏鸣
敢做蓝色弄潮儿,乘风破浪正此时。崂山区委区政府深刻把握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要求,紧紧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及打造青岛蓝色硅谷孵化带和建设青岛全球财富中心这一工作中心,确定了“四个定位”崂山未来的发展方向:崂山旅游是青岛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文化是青岛文化的厚重之处崂山城区是青岛城区的重要拓展区崂山产业是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力量。着力打造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平台”,切实做好“三篇文章”,即抓住蓝色硅谷建设,做好产业发展与城区建设相融合的文章;以提升崂山景区品质为重点,做好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相结合的文章;以办好民生实事为重点,做好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文章,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宜居崂山”“幸福崂山”,把崂山建设成为青岛市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区。
崂山新机遇: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青岛蓝色硅谷
蓝潮涌动,时不我待。眼下,崂山脚下号角吹响。随着山东省“一黄一蓝”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青岛新一轮城市发展大格局的拉开,以及崂山区多年来蓄积能量的释放,崂山区正在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在当前以争夺高端要素高端资源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竞争形势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使得崂山区差异化竞争的效应越来越显现。崂山区是全市山海城滩等要素资源最集中的区域,风景优美,生态良好,文化厚重;代表青岛市21世纪城市建设水平的大型城市功能设施精华几乎都在崂山,像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博物馆大剧院青岛国际啤酒节;体现青岛教育科研水平和企业发展水平的要素也都聚集在崂山区,像海大国家海洋局一所中科院兰化所海尔海信等等。所有这些资源,都是崂山面对挑战应对竞争的重要宝贵财富。
令人欣喜的是,青岛蓝色硅谷战略的实施,使崂山区又一次站在了青岛高端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成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力量。崂山区作为蓝色硅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起蓝色硅谷产业孵化带和发动机的重要任务。这是崂山区继高科园之后又一重大发展机遇,必将为崂山区新一轮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崂山新引擎:建设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和“中国海洋科技城”
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崂山区规划建设青岛全球财富中心。承载着青岛的未来,崂山区成了青岛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
打造青岛全球财富中心,使崂山区成为全市金融业发展的主阵地,为崂山区实现以资本和人才为核心要素的新一轮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目前,崂山区正在积极推进聘请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机构,抓紧编制概念性规划;开展软课题研究,按照差异化发展战略,明确功能定位;组建全球财富中心指挥机构等工作,全力推进金融城和高端商务区建设,打造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加大对法人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业态项目的引进力度,启动赤岭路金融核心区等重点地块的策划招商,加快推进青岛金融中心大厦招商银行青岛分行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中信集团相关金融企业注册落户,协调海协信托项目完成增资,新引进各类金融企业5家。建立健全楼宇经济管理体系,着力引进资本运作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总部,加快推进公路建设集团总部民营科技大厦等楼宇总部项目建设,新投入使用项目5个,新增楼宇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新注册楼宇企业200家。推动海景大酒店大拇指商业广场项目投入运营,加快永新国际广场鹏利南华商业中心等一批商贸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商贸配套与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蓝色经济正成为推动崂山区科学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崂山区机遇空前。崂山区委书记齐家滨说:“青岛的"山海城"自然元素在崂山区有充分体现;青岛的文化元素在崂山区也有充分体现,体育中心大剧院等都建在崂山区;科技元素也有充分体现:有三所大学坐落在崂山区,还有一大批涉海的科研机构,包括14个涉海国家级实验室20个涉海省级重点实验室。因此,崂山区具备承接蓝色经济的能力。”
全面推进蓝色硅谷建设,是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的首要目标核心动力。崂山区全面推进蓝色硅谷的建设:加快建立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和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海洋科技成果孵化区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崂山新突破:打造“创新实力宜居幸福”新崂山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当前,发展之“势”就摆在崂山面前,建设青岛蓝色硅谷和规划建设青岛全球财富中心,为崂山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战略平台和特色园区是企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崂山区加快实施金融城科技城风景区三大战略,按照国际标准和产业规律的要求,大力完善生物产业园国际创新园等特色科技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不断提升载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战略平台对争夺资本资源人才品牌和产业等高端要素的竞争优势。
高标准建设创新型专业园区,推进生物产业园已落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青岛国际创新园一期工程主体完工,通信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中联创意产业园等园区部分地块或项目开工建设。抓好海洋寡糖船舶压载水膜产业化深紫外LED晶体等一批产业化项目,推进中科院兰化所海工英派尔中石化安工院等研发基地建设;做好青岛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项目引进,抓好国家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联通云计算中心的投入运营,培育聚集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发展蓝色经济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风景区建设和旅游度假产业发展。探索核心景区内社区的发展问题,促进景区带动社区的发展。以小麦岛及滨海一线区域为重点,充分利用大剧院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布局度假休闲体育娱乐餐饮酒店等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在私人博物馆工业旅游等方面拓展旅游产业发展领域。精心办好啤酒节樱桃节等节会,进一步提升节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全力提高崂山旅游知名度。
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工作。优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抓好总投资410亿元的50余个市区重点项目,特别是加快推进啤酒城改造中国电影交易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建设,年内确保世园村度假酒店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中船重工719所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主体封顶。推动钢研总院联合冶金研究院等在谈大项目签约落户。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完成4个市级以上重点企业技改项目,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1家企业上市融资, 推动半岛传媒康普顿等企业上报上市材料,欧特美海泰新光海诺水务等后备企业完成产权重组和股份制改造。
百舸争流千帆竞,潮头踏浪勇为先。崂山脚下热火朝天的发展场面无不昭示着,务实拼搏的崂山人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精神,转作风重实干大提速,用行动践行着“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内涵,用打造“创新崂山”“实力崂山”“宜居崂山”“幸福崂山”的实践回应着全市人民“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殷切期盼。
实力崂山:
2011年,崂山区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比2007年增长46%;税收总收入达到144.9亿元,是2007年的1.9倍;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9.2亿元,是2007年的2倍。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达到95%,比2007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9∶59.7∶38.4调整优化为1.4∶55.6∶43,三产比重提升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万元,分别是2007年的1.5倍和1.6倍。
创新崂山:
规划建设了青岛崂山科技城和金融城,纳入了青岛市发展的战略重点;规划推进了生物产业园通信产业园国际创新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建设,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1家,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万人专利拥有量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均居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推动特锐德汉缆华仁等三家本土企业成功上市,16家企业签约新三板,金融企业总数达到83家,累计投入使用的楼宇面积达138万平方米,注册企业1700多家,青岛东部商圈初步形成。
宜居崂山:
崂山风景名胜区荣膺全市首家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青岛国际啤酒节连续六届荣获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之首。深入实施景区建设年管理年效益年活动,巩固提升崂山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运营水平,深入探索核心景区内社区的发展问题,促进景区带动社区的发展。以小麦岛及滨海一线区域为重点,策划布局度假休闲体育娱乐餐饮酒店等项目,拉长旅游产业链条。精心办好啤酒节樱桃节等节会,继续策划办好第二届崂山旅游休闲季活动,全力提高崂山旅游知名度。
幸福崂山:
建设启用了综合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服务设施,市民文化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培育了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农自品牌,推进了富民增收;实施了崂山一中实验小学等24所中小学改扩建工程;2011年高考本科总达线人数,比2007年提高28.9%,成功创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了全省慢病防治示范区,新农合筹资标准达到340元,是2007年的3倍,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免费优生工程,在全市率先拓展提高了高龄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保险体系实现了全区覆盖,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城乡统筹,普遍建起了市级标准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老龄慈善残疾人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