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滨州港的即将投入运营,将带动黄河三角洲地区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为滨州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得天独厚的条件。由山东京博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投资77415万元建设的黄河三角洲滨南物流园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个项目在2011年已投资3.5亿元用于一期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用于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滨州市石油化工、粮油加工、板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黄三角”乃至环渤海颇具影响的一家大型物流企业。
在滨州市,像京博物流中心这样的大型企业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成为带动滨州市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持续上扬的主要动力。滨州市强化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重点培育服务业大中企业,发挥其带动效应,增强服务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正在逐步走上依靠大集团、大中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物流、商贸、金融、房地产、信息、居民和社区服务等行业已成为滨州市服务业的重要支柱。据统计,这几个行业去年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比重已超过80%。在这些行业企业的带动下,滨州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面貌一年一个新变化。房地产虽然受国家调控政策和银行信贷收紧措施影响,商品房销售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是,去年滨州市房地产投资依然完成106.3亿元,同比增长10.1%,房地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10.5%。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30.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8%,商品房销售额94.96亿元,增长43.1%。
滨州市重点培植的30个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尽管不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烟草、通信等行业,但是,这30个企业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担起品牌创建、行业带动等示范导向重任。
同时,滨州市实施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对企业规模大、社会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纳入市级重点管理,在争取资金、落实政策、品牌争创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并对企业领军人物给予重奖,力争培育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骨干和龙头。2012年,滨州市力争销售(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达到3个,超5亿元的企业达到5个。如邹平县经过政策引导和培育,一些物流企业正在快速崛起,经营规模和经营半径逐渐扩大,特别是围绕魏桥创业集团等大企业在开发区、魏桥、台子、码头等镇形成的物流企业以及各大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形成的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邹平县物流行业发展的领头羊。截至目前,该县物流企业及交通运输企业已发展到95家,运输能力达到3100万吨。
毫无疑问,大企业可以带动产业链中的小企业发展。但滨州市还必须下大气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也是解决社会劳动力充分就业、调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径选择。
滨州市小微型服务企业尽管规模小,但是数量多、分布广,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明显。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服务领域的拓宽和服务业态的创新,从业人员规模日益扩大。滨城区围绕居民汽车消费,对渤海五路汽贸园区不断扩容增量,新建铂炎汽车城、泓瑞汽车城,新增汽车及零配件业户58家,二手车市场逐渐形成。海德汽配城集聚汽贸下游产业链,积极吸纳配件、装具、汽车美容业户进驻,专业发展效果明显,并创建了创业孵化基地。去年,滨城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8.1%,较上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
目前,滨州市正在着力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上做文章,通过研究新的措施和办法,扶持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依托大中型服务企业形成有强大产业支撑的、对区域经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体系,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