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日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26日召开,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党代会上作了题为《用好蓝色机遇造福日照人民 为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未来日照市将把精品钢基地当成日照的“头号工程”。
蓝色经济比重达到47%
杨军在报告中指出,日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日照取得了重大成就。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1214亿元,人均4.3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8.5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3142亿元。日照市抢抓蓝色机遇,已经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重点打造的“两个增长极”之一、“三个城镇组团”重要城市。
日照市制定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目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5%、20%以上;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重要增长极,以现代港口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重要支撑,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做新做活海洋文化,做高做优海洋科技,做精做特滨海城市,优化提升海洋生态。港口吞吐量突破3.5亿吨,蓝色经济比重达到47%。
另外,他还提出,今后五年,日照发展方式更优,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5∶39;城乡环境更美,林木覆盖率达到4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4%,城市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100%;人民生活更幸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低有所保、困有所救;社会发展更和谐,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党的建设更有力,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头号工程”
为了实现日照市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日照市将充分实施“双十·一城”工程,努力建设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
杨军说,日照市将加快向海洋进军,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远洋航运、深海渔业、海洋旅游、离岸贸易、涉海商务等产业,推动海洋经济由陆到海、由近海到远洋、由境内到海外综合发展,构建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蓝色产业带。积极搭建城市、产业、园区、腹地与港口联动发展新平台,在服务和辐射鲁南、陆桥经济带中拓展新空间。
在报告中,杨军重点提到,日照市将把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打造国际一流的生态环保钢铁产业基地。加快国家级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步伐,建设开放创新先导区、蓝色产业集聚区、宜居宜业新城区。启动蓝色经济区引智试验区和海水鱼研发中心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级海洋新能源研究院和山东钢铁研究院落户日照。
全面实施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
杨军在报告中指出,日照市要抓住用好国家战略机遇,造福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是时代的重托,人民的期望,神圣的使命。
日照国际海洋城规划开发,要以新产业、新生态、新生活为主题,打造国家海洋新兴产业示范区和中外合作开发的产城新区。另外,日照还要争创国家级岚山经济开发区,推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向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迈进,聚力突破市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莒县临港产业园。并且,要加快大学科技园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创意创业功能。
据介绍,日照市为此将加强与世界500强和中字号、民字号大型企业对接,争取更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落户日照。日照市还将积极争取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交流,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积极接轨青岛,构建青潍日城镇组团,加强与鲁南经济带、陆桥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对接,促进共同发展。
推进建设海洋文化名城
杨军在报告中还指出,今后五年,日照将坚持文化惠民、文明育心,做深“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建设区域性海洋文化中心、滨海文化名城,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力量。
杨军表示,日照将加强“四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培育城市人文精神,增强海洋意识,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大力普及科学知识,高度重视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将日照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城乡建设、注入物质产品、引入青少年教育。
他在报告中还提出,日照要建设东方桥头堡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增加城市人文景观,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促进文化下基层常态化、长效化。
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杨军提出,要加强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创意、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龙头企业和专、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办好文化建设年和水上运动会、沙滩旅游文化节、绿茶节等重要文化活动,实现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