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立足文化兴企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5:4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交通运输部、国资委、中央编译局日前联合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青岛港的成功实践研讨会”,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青岛港“文化兴企,文化强企”的发展管理模式。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介绍,改革开放30年以来,青岛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结合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实践化、形象化,塑造了以“三大使命”(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个一代人精神”(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和“信念、感情、珍惜、奉献”为主要内容的青岛港核心价值体系,创造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大型国有企业管理模式。

申维辰充分肯定了青岛港管理经验。他指出,青岛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了精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青岛港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抓住了关键,领导带头,层层承诺、以身作则、知行合一;三是抓住了根本,就是以人为本;四是抓住了灵魂,创造了“三个一”,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的标志性企业文化。申维辰表示,广大企业特别是国企应当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全面促进了青岛港的发展,使其从总资产仅1.8亿元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增长到270多亿元(2010年)的世界第七大港,成为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了“青岛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的目标,预计“十二五”末青岛港将建设成为年吞吐量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的世界强港。

研讨会上还推出了青岛港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常德传论中国企业之道》。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工运研究所、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专家认为,青岛港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企业文化,为应对国际国内复杂环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对国有企业创新管理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NextPage]

研讨会专家观点摘编: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

青岛港的文化建设做到了寓教于乐,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效果,让我们感觉不呆板、不僵化,易于接受,更主要的是还有两个抓手,一个抓手就是领导带头。我去调研的时候,员工们都说,常总每年都要去“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跟工人一块干活,这比什么教育都管用,而且是年年坚持。我们在那儿挂职的同志,回来对此深有体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抓手就是提升员工素质,真正让他们享受到实惠,得到提升。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企转制改革减人增效,中央给了政策,许多国有企业迫不及待让职工下岗。常总在这个时刻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他讲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把改革的困难、改革的责任、改革的压力、改革的牺牲让群众承担。他告诉中层干部,如果谁让职工下岗,我就首先让你下岗。你们是否知道,每个职工的背后都连着三个家庭。他不是在讲空话,他是真正设身处地替每一位职工着想。这种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的境界和品格,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人民日报》理论部主任张书林——

相对于经营绩效的评价标准,是否与社会先进文化相契合,是判断企业文化优劣更具基础的标准。正像常总在书中讲到的,企业文化好比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决定了企业靠什么来生存?怎样发展,是靠坑蒙拐骗,还是靠诚实劳动,都取决于自己的性格,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观。企业文化就是决定企业性格的东西,它决定了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在社会中的生存发展之道。

中国工运研究所所长吕国泉—— 青岛港十分注重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有理想的讲理想,有道德的讲道德,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干部和职工,不仅创造了青岛港的效率,青岛港的奇迹,也塑造了“三个一代人”的青岛港精神,打造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廉洁奉公,团结一致,实干兴港,以诚待人的文化理念。精神和理念既包括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财富,又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文明色彩,也是“文化兴企”,“文化强企”的生动范本。

理论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青岛港构建什么样的精神世界?我切身感受到,整个话语系统就是精神和信仰。做事的过程、话语系统凸显了对精神的张扬,对信仰的重视。这一点,我觉得对当今社会来讲启示是很大的,因为它回答了几个问题。一是回答或者试图回答,我们的时代的精神大厦建设基础在哪里的问题;二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的问题;三是谁来担当、如何担当的问题,甚至说,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提高的问题,怎么实现社会和谐的问题。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

一个国有企业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怎么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必须有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受到职工真心爱戴的领军人物。常总是优秀的企业家,他是具有道德感、责任感的企业家,所以,他能够得到职工真心爱戴。我们在国有企业不能简单地讲,国有企业的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但是,在青岛港,青岛港的文化,不仅具有青岛港的特色,同时也彰显着常总个性的魅力和个性的风采。这与青岛港这些年来的发展密不可分。

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朱伽林——

青岛港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该说是走在了前列,始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近30年持之以恒地开展了“五学”、创争活动,培育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红色企业文化,使青岛港能把具体化、本土化、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贯彻到广大干部职工当中,凝聚成了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的战斗团队,广大职工自觉自愿把自己的命运同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港口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人企合一的至高境界。

全总民主管理部部长郭军——

青岛港的经验以我们部门工作的角度来看,最起码有一点,就是成功证明了:劳动光荣。我们过去还有一句话:工人伟大。工人凭什么伟大,因为有知识,知识伟大。工人是人才,人才宝贵。工人能够创造,创造伟大。所以,常总提出四句话: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这在青岛港得到很好的印证。因此我们期待着青岛港能够创造一个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内核。

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和龑——

今天中国仅仅靠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远远不够了,要靠我们的文化,要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而文化是很大的包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想青岛港是最好的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的这种结合。青岛港的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这个太难得了。一个舵手,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几万人的企业,我想不仅仅要向国外宣传青岛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青岛港企业文化在全国好好宣传。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