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百倍: 越干越想干 越干越会干

来源:滨州传媒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6:03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市第八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我们又迎来了市“两会”的召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也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黄蓝”两区开发重大机遇,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超越,顺利实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深化全市人民对滨州市情的认识,深化对“六个翻番”等宏伟目标的认识,本报从今天起,分别从发展信心、“两区”开发、民生事业、政府建设四个方面,推出四篇专题报道,以推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为加快建设生态、美丽、幸福的新滨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信心百倍:越干越想干 越干越会干

人才引进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滨州受到更多高端人才的青睐

滨州市坚定不移地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的工作,努力造就和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打造滨州人才高地。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2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门类较全、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

市政协委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玉民说,当前,滨州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既为滨州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也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滨州市按照省“万人计划”的部署,实施引进海外人才“526工程”,计划在五年内引进500名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其中20名纳入省第一层次人选,60名纳入省第二层次人选。滨州市出台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建立了10处引才工作站。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层国际论坛和黄三角高端人才洽谈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的28名博士和国内17名博士带来了100余项高科技项目,签订56项合作协议,涉及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7大产业。到目前,全市共引进海外人才127名。

徐玉民说,今年滨州市将发挥各类园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主体作用,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智力,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工作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走出去引进人才。加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特别要借助省第七届“海洽会”和全国国际人才交流大召开的机会,积极构建海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滨州的交流平台。初步计划借助国家和省外专局与国外专家联系广的优势,组织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滨州行活动。

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副院长高三阳是滨州市引进的第一位海归博士后。谈到放弃日本的高薪挽留选择回国,高三阳说:“作为一名海外学子,就是想在有能力的时候为自己的国家做一点事,添砖加瓦。大都市的繁华只是一种外在表象,最重要的是找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滨州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地方。”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滨州对人才的渴望与真诚——滨州人待人诚恳热情,说话实对实,干事创业比其他城市多了几分实在,能办到多大程度就努力争取到多大程度。

三年来,高三阳在科研领域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成果转化方面。他认为,虽然目前滨州的人才环境是比较好的,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但依然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后应该着重加强人才的使用和内引外联,加大成果孵化力度,提高本地人才的比率和效率,向经济发达省区看齐。没有具备竞争力的待遇和措施就引不来有竞争力的人才,这方面的工作滨州还要大力加强。

今年,高三阳作为市政协委员第一次参加“两会”。在谈到如何吸引高端人才时,高三阳建议:“一是要有具备竞争力的待遇措施;二是需要做好宣传;三是要做好后续跟进工作,包括平台建设,鼓励扶持工作。这样才能使得人才认识滨州,能来滨州,留在滨州,服务滨州,扎根滨州。”

2011年,全市上下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呈现出了经济较快增长、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好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2月初召开的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实现六个翻番,再造一个新滨州”的宏伟目标,更加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谋划新发展。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两区”深度开发的关键之年。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面对“黄蓝”两区良好机遇和“六个翻番”宏伟目标,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共商滨州科学发展、追赶超越大计。

[NextPage]

企业家认准了转型升级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不仅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应对困难挑战、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滨州市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促转调,在转调中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工业兴市不动摇,走高质高端高效的新型工业道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1年全市实现GDP 1817.58亿元,人均高出全省1044余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853.536.7;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

对于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市人大代表、滨岭矿业董事长王聿国有着切身的体会。滨岭矿业是一家以开采煤炭为主的资源型老企业。近几年,随着煤炭储量的减少,滨岭矿业开始把目标转向了服务业、文化产业,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王聿国说,企业从2001年在滨城区开始非煤项目建设,逐步实现由地下转地上、由单一产品向多种经营转移。尤其是近年来,在非煤建设上紧抓黄三角开发的战略机遇,完成了园区建设规划的审批工作,形成了“一店二城两园三区”的发展框架。目前,商贸公司立足房地产开发,商贸城面向农村市场,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他们还于2010年成立滨岭崇山食品公司和滨岭物业公司,建设了鲁北最大的奇石市场。去年,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号召,9月份成立滨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的滨岭文化艺术城,今年5月就可竣工。目前,他们的非煤产业产值已经占据了公司的半壁江山。

谈到未来发展时,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企业家满怀豪情地说,未来五年将推进转型发展,实现非煤产业整体实力扩张,房地产开发形成较大规模,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食品加工产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成为非煤项目的骨干企业,到五年末,非煤产值占公司总产值的70%以上。职工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五年末力争翻一番。

与滨岭矿业公司不同,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市人大代表、山东铁雄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苏恒湖说,近年来,公司加大技术改造,强化核心技术和工艺创新,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公司先后与中国工程院、中国钢研总院、国家重点试验室、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和有关单位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冶金科技公司技术中心顺利通过了上级主管部门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年度评审,两大重点开发项目——焦炉煤气合成天然气项目和MDEA脱硫改造项目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公司自主创新力度明显加强,形成了完整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2011年,公司共完成大小技改项目52项,调整了产业结构,优化了生产工艺,设备完好率得以提高,企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总投资2.58亿元的2×125t/h干熄焦节能改造工程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127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苏恒湖表示,今后五年,他们将抓住“黄蓝”两区深度开发的大好机遇,通过调结构,促转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尽快建设煤气天然气化的示范生产线,进而打造成城市能源供应基地;坚持科技兴企和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优势,把焦化产业打造成全国同行业的“领头羊”。

铁路建设全力加速,滨州将成为鲁北继德州之后的第二个铁路枢纽区,综合效益极其巨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滨州正处在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特别重要,而且十分紧迫。近年来,滨州市新建铁路61公里、一级公路151公里。目前,滨德高速主体全线贯通,滨港铁路一期运营良好,德龙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滨州港上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2×3万吨级码头即将建成,初步形成了陆海相连的交通运输体系。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市铁路局局长刘连营认为,十年最大的财富是积累了赶超超越的信心。当前,滨州最需要的是要加强基础设施的支撑。当务之急是发展以铁路为主的交通建设。国家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是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各种运输结构合理衔接和匹配。运行安全,设施先进,基础配套,服务条件优越,达到的目标是旅客零距离换乘,公路铁路和港口之间要实现零距离换乘,货物无缝对接,这是立体综合交通,也就是现代交通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铁路的建设将标志着滨州立体综合交通框架初步建成。

2010年,全市完成交通客运量6617.7万人次,铁路客运只有5.7万人次。省内惟有滨州不通客运列车,在大家心中深深打下了“区域欠发达”的烙印,影响大家对地方发展成效的认同感。

刘连营介绍,德龙烟铁路是国铁干线,相当于公路里面的高速公路。滨州境内有85公里,经过惠民、阳信、滨城三个区县。滨州在2010年开工,正在按正常计划推进。一年半的时间,共完成投资额十几个亿,工程量和投资额与沿线的德州、济南、东营、潍坊相比,保持了双领先。这条铁路对滨州来说是一条填补空白的国铁干线。

刘连营说,铁路建设特别是德龙烟铁路干线铁路建成后,滨州将成为鲁北继德州后第二个铁路枢纽区。德大、黄大、滨港铁路都在这里交汇。作为枢纽城市的滨州,铁路经济的发展,对滨州起到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按一年5000万吨的运量计算,铁路一年就能为滨州的物流成本减少10个亿。

[NextPage]

对于市民关心的从济南遥墙机场到滨州的城际铁路,刘连营说,轨道交通就是铁路公交,只跑客运,像公交车一样高密度,车厢少,同城化,有了它滨州到济南只需半个小时。铁路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始建设,如果建成,意义重大,等于机场就在滨州的门口,可以大大提高滨州与济南交流的效率。

基础设施滞后,一直是制约北海开发建设的一大瓶颈。市政协委员、北海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铁金福说,由于欠账多,随着北海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作用愈发凸显出来。北海经济开发区提出,要突出实施十大基础设施工程。过去一年多,北海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多元。今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预计不会低于总投资的三分之一。

铁金福说,北海经济开发区提出,力争三年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今年是第一年。下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北海新城和北海产业区核心区的水电路讯建设。北海新城规划40平方公里,承载40万到50万人,现在开工建设的有18.6平方公里。今年91日,3万多平方米的北海第一实验学校将招生开学。新城还将建北海第二实验学校。新城的医院也将扩大规模,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在新城规划;汽车站、消防站将投入运行,包括出租汽车公司,公交公司也要投入运营。一座新城即将在北部沿海崛起。

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滨州市坚定不移地走高效生态农业之路,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林水会战”成果丰硕,新增造林面积111万亩,一次性蓄水能力达到8.7亿立方米。高效生态农业迅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25家。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44元。

市人大代表、无棣县农业局局长于清勇说,只有积极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从而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无棣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小麦、棉花良种补贴,自2008年开始实施玉米良种补贴。2011年,共向农户发放小麦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965万元,受益农户近8万户;发放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1443万元。通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得到激发,为全县实现粮食“九连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于清勇说,近年来,无棣县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0家。以万德福食品有限公司、舜园食品有限公司、华龙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枣制品企业已成为国内枣制品市场的主要力量;以前胡、博大、六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肉鸡加工企业在带动全县肉鸡发展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仅此一项,就带动农民增收2亿元;以华隆、友发、正海为代表的一大批水产企业为水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以基德、亚泰、华胜为代表的一批棉花加工企业有效拉动了全县棉花产业发展;以十里香芝麻公司、克里特葡萄酒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成为提升无棣县农产品品牌的主要力量,全县“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新格局已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安排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无棣县农业部门积极发挥职能,深入基层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引导农村能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头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帮助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建立产销联盟。截至2011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47家,合作社出资总额达3.2亿元,入社社员达5200人,辐射带动2万余户增收,涌现出了一批运行规范,有品牌效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的年纯收入较成立前提高了20%

于清勇表示,今后五年,无棣县已进入跨越崛起的加速推进期,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大发展,农民收入有望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