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蓝红"机遇 实施"陆港对接"——访中共莒南县县委书记陈一兵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6:37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22,在山东"两会"召开之际,中共莒南县县委书记陈一兵做客新华网,就莒南抢抓"蓝红"叠加机遇,实施"陆港对接"发展战略接受专访。

新华网:陈书记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请您向广大网友简要介绍一下咱们莒南县的基本情况。

陈一兵:好的!莒南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也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地区,莒南的基本县情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第一个是"",莒南是革命老区,山东省政府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之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一直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根据地的核心,党政军机关都设置在大店,是老区中的老区,也叫"山东的小延安"。解放以后,这种红色的光荣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涌现出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毛主席批示过的典型。

第二个是"绿"。莒南是一个生态县,山清水秀,山区、丘陵、平原兼备,林木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这些年来,莒南县坚持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花生之乡。另外,循环经济、清洁型企业都有了新的发展,莒南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都是比较靠前的。

第三个是""。莒南县在临沂的东部,近海临港,我们东部到海边只有10多公里,和日照的岚山紧挨着,距日照港和连云港也均在100公里左右,区位优势非常明显,并且被列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所以说莒南是一个具备发展临港经济、蓝色经济条件的一个县。

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就是国务院把日照作为精品钢基地规划建设,而莒南离精品钢基地距离很近,这些年来,莒南主动对接、承接日照精品钢基地发展,以新型不锈钢为主要特色的钢铁产业有了很大发展。

新华网:正如您刚才所说,莒南县不仅身处沂蒙革命老区,又是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作为"蓝红"交汇叠加区,莒南如何看待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

陈一兵:当前,来自国家、省、市有关区域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实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其中助推受力最大、最直接的就包括莒南县。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莒南被列入其中的18个县(市、区)之一,省政府近期将制定出台沂蒙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特别是日照精品钢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莒南县作为全省28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联动开发效应将逐步得以体现;临沂市委、市政府实施"东接南融"战略,明确提出将把临港产业及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到莒南,我们在全市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近海临港、先行先试的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我们必须见事早、反应快,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多个机遇的叠加、多项政策的放大,让机遇为我们加快发展推波助澜,产生最大效益。

实现跨越赶超,我们面对着竞争加剧的压力。尽管近年来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速,但这只是低基数上的较快发展,县域经济总量小、实力弱、财政困难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与市内兄弟县区相比,去年莒南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总量指标仍处于全市中下游水平;临沂市有4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而莒南县不足6亿元。放眼苏北,8个县市区早在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过5亿元,2009年过10亿元,2011年有7个县市区超过20亿元,平均两年就实现一个倍增,速度令人震惊。即使是临沂各县区,换届后也纷纷提升自己的发展目标,拉开了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格局。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我们在加快发展,别人则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县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与后进演变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周期都在重新洗牌。认识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居弱图强,才能迎头赶上,实现跨越赶超的目标。

与此同时,实现跨越赶超,我们具备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投入和持续的积累,莒南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到去年底已有130家企业纳税过百万元,工业不大不强的历史正在逐步改写。

更为重要的是,老区莒南人民吃苦耐劳,富有创业创新精神,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三个光辉典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推动跨越赶超的强劲动力,这方热土上的干部群众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新华网:莒南县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目前能否同等享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优惠政策?

陈一兵:目前还没有,但莒南的干部群众迫切希望能够享受到相应的优惠政策。目前沂蒙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这个政策规定已经比较明确了,但是在"蓝色"这个方面,还缺少一些具体明确的东西,例如政策优惠等。我们也请求省政府能够把配套基地可以享受哪些具体的政策进一步地明晰化,以便于我们遵照执行,也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政策空间,在这次人代会上我也提到了这个问题。

新华网:可以看出,您对莒南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着深刻的见地,那么,面对机遇和挑战,莒南确立了哪些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

陈一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将莒南列入全省28个海洋产业联动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之一,我们迎来了与主体区对接融入、联动协作的难得机遇。我们将充分发挥半岛蓝色经济区新引擎作用,谋划推进县域发展,以蓝色思路改写欠发达历史,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新跨越。

今年是换届后的起步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一年。要按照年度目标要求,接续发展,乘势而上,确保今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去年,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无论是总量还是增幅在全省全市的位次只能前移、不能后退。

下一步,莒南将强化"陆港对接",树立凭蓝而立、向海而生的开放理念,主动承接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带动,积极走出去,通过主题招商、项目推介、经贸洽谈等方式,寻求合作,构建港与县、县与县、企业与企业多层面联动发展格局。着力开发建设"一区(莒南经济开发区)三园(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临港国际物流园、大店工业项目聚集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莒南经济开发区升级扩容,提升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跻身全省30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面向日照精品钢基地,加快临港产业配套项目园建设,打造钢铁配套产业基地;依托青岛、日照、连云港"三港",将临港国际物流园打造成为面向两省三市、辐射鲁南苏北的物流枢纽、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发展的物流引擎和现代综合型的国际临港物流基地;以大店镇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强镇试点镇为契机,立足磨料磨具和泡化碱等特色产业改造提升、聚集入园,规划建设大店专业园区。

[NextPage]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了"陆港对接",这是一发展思路的内涵是什么?莒南落实这一发展思路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陈一兵:"陆港对接"是莒南下一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莒南有独特的区位条件,省委省政府把半岛蓝色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东接南融"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东接",就是东接半岛蓝色经济区;"南融"就是和珠三角、苏北地区、长三角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接。在"东接南融"这样一个发展战略当中,莒南县处在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上,它是临沂内陆地区连接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个中坚地带,起着一个联动、辐射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莒南一定要扮演好、发挥好这样的优势,主动的承担起"东接南融"的责任,尤其是要发展好陆港经济。

落实"陆港对接",我们将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产业对接。适应高端高新高质要求,加快构建以临港产业为主题的蓝色产业体系。一是临港工业。着重培育大运输量、大吞吐量的产业,重点做大做强新型不锈钢产业、重型装备制造业、化工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百亿产业";二是临港物流业。莒南县原材料、产成品大进大出的特点比较突出,花生单产、加工能力、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磨料磨具年产15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72%、出口量占全国43%的优势。立足这些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集散、国际集装箱中转等,形成一体化的物流综合服务系统,为国际物流网络延伸和辐射鲁南经济腹地打开最佳通道;三是临港旅游业。围绕"齐鲁红都、古镇庄园、卧佛奇观、圣水仙山"的品牌定位,将莒南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线、华东黄金海岸旅游线、山东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是强化项目对接。按照"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延伸、项目配套跟进、空间布局集中"的原则,加强与蓝色经济主体功能区企业的合作,着力引进和实施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主导产业配套项目。更加重视项目规模、技术含量、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和环境资源影响,突出引进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持续性好的战略型项目。争取总投资110亿元的鑫海科技120万吨不锈钢、60万吨特种电工钢,投资74亿元的大唐莒南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等28个重大项目尽快立项实施。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莒南段、临岚高速莒南段、岚济线改建、长深高速连接线及东段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文莲线、汀大线等县乡公路,完善疏港通道体系。

这里面有高速公路也有铁路,将形成一个立体的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体系。通过基础设施的对接,为更好的融入蓝色经济区提供支撑和条件。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加强一些具体合作,包括项目上、人才上的合作,使我们的经济真正融入到一个国际大循环中去。实际上,港口经济、蓝色经济,很重要的是外向型经济,所以说我们要融入到国际经济大循环当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带动莒南乃至内陆腹地经济,让鲁南地区因此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华网:莒南提出来加强与蓝色经济主体功能区的项目引进对接,在此过程中,莒南对项目选择有什么样的标准?

陈一兵:我们在不断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因为现在土地资源非常紧缺,用地指标少,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又是一个以生态环保为发展特色的地方,绿色生态经济区,不允许有污染的项目。第二个就是尽量减少高耗能的项目,增加税收高的项目,以及符合我们产业特色的项目,主要围绕五大产业来选择项目,通过把产业做大,拉长产业链条来提高效益,壮大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道路。

新华网:这次的"两会"报告中,哪些问题让您觉得印象最为深刻?

陈一兵:民生问题印象非常深刻。姜大明省长在报告当中关于民生问题讲的份量最重、我们印象最深刻,也看出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关注民生、爱民、惠民的情怀。大家在讨论中,对这个问题反响非常强烈。有几个数字,像报告当中提出来去年的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城镇居民、城镇职工收入的增长幅度超过了GDP的增长幅度;再就是去年省里提出的26件惠民实事全部得到了兑现;今年又确定了35件为民事,这些数字都非常有说服力,这些数字背后是大量的工作,体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我们基层干部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切实感受到了由此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比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们沂蒙老区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全覆盖,新农合政府补助的标准逐年提高,去年是每人200块钱,今年又提高到240元,这样一个增长幅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大家都很高兴。

去年临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启动仪式就是在莒南大店举行的,一个参加仪式的群众非常激动地说:"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千好万好,还是社会主义好",他是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这样的一个心声。我们觉着在老区工作,尤其是在莒南这样的红色根据地工作,做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我们最近开展了一个"下基层、转作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全县领导干部一共联系了8017户困难群众,这都是记入档案,建档立卡的,在这个过程当中,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2万多件。

做好民生工作,首先要真心实意,要带着感情才行,尤其是在老区这个地方,战争年代老区群众做出了很多的牺牲和奉献,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义不容辞要为他们解决好困难问题,让他们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更加舒心,也更有尊严。这次回去以后,我们将按照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在三年内落实好县里确定的10件为民大事和16件为民实事,这26件事情已经向全县做出承诺,每一件大事、实事都由县级领导同志具体靠上去,进行帮促。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机制,一抓到底!

同时县委还提出来下一步在民生问题上要做到三个"逐年增加",一个就是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重要逐年增加,去年我们已经达到了67%,以后我们将在此基础上保持逐年有所增加。第二个是职工的工资性收入要逐年有所增加。第三个是农民人均收入要逐年有所增加,并且要增加两位数以上。通过三个"逐年有所增加",形成一种长效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保障机制。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