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环保优先 实施科学开发

来源:江苏省南通市市长     丁大卫   发布时间:2015-05-21 03:46:04 
坚持环保优先 实施科学开发
来源: 中国海洋报
字体:
发布时间: 2008-07-15

江苏省南通市市长 丁大卫

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地处中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处,东濒黄海,南临长江,素有“江海门户”“扬子第一窗口”之称,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几年来,南通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三个发展、四个优先、五大发展”战略,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全力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努力打造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3年保持江苏全省第一、长三角前列,并在2007年跻身全国为数不多的GDP超20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元城市行列。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南通市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海洋”建设作为“生态南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环保优先”融入沿海开发的全过程,有力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赢得了众多第一:率先在江苏建立了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建设了江苏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蛎蚜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创建了江苏第一个“全国沿海地级市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站”,建立了江苏第一个入海排污在线监测系统,在全国第一个启动了渔用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因为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已经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
一、围绕一个主题,确保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新一轮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以来,南通市利用滨江临海优势,提出了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战略。2007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沿海开发工作会议以后,南通市在坚持把沿海作为全市跨越发展主战场的同时,按照环保优先的原则,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了沿海开发过程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做到不把利用沿海环境容量作为开发的唯一目标,而是通过推行集约开发、生态开发、永续开发,充分挖掘和提升沿海生态环境的新发优势;不把沿海开发看成是只追求生产力开发和经济增长,而是在产业开发中同步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不把沿海区域片面理解成转移和承载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类项目的“特区”,而是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新型产业高地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实现既有工业走廊又有清水长廊、既有产业高地又有生态屏障的双赢局面。最近几年来,南通近海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二类标准,沿海生态系统持续得到优化,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坚持两个引领,统筹安排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以绿色理念引领沿海开发。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开发理念,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落实既要增加GDP又要减少COD的政绩观。坚持把绿色理念体现在绿色行政之中,把是否影响环境质量作为决策的“红线”、政绩的“标尺”,确保沿海开发始终在规划控制和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形成环保优先的鲜明开发导向。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沿海开发。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涉海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协调涉海规划中的海洋环境保护。在《南通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中,将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与灾害防御有机结合,做到环境保护与沿海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在全市海洋功能区划中,严格界定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和生产岸线,严禁生产岸线对生态岸线和生活岸线的侵占,引导产业有序发展、集约发展。
三、夯实三大基础,不断提高海洋环保监管能力
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逐步理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体制。针对全市海岸线较长,市、县两级海洋环保管理部门管理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在沿海乡镇成立了专门的海域管理办公室,在沿海村聘任了110名海洋环境监督员,将海洋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基层。
加强监测机构建设。建成了检测参数较为齐全的地市级海洋环境专业监测机构。与国家海洋局共建南通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进一步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依靠科技力量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与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水产大学开展了实验室共建工作,引进了一批海洋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南通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已经建设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地级市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站。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环境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形成了重视海洋环保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四项职能,全面提高海洋环保监管水平
严格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列入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内容,作为海域确权发证的前置条件。对落户我市沿海的用海项目,实施了严格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和论证。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在沿海14个入海排放河口设立了监测站点。对重大涉海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随时掌握对海洋环境和周边海水养殖的影响程度。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对海门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筹建了管理委员会、中国海监南通市支队直属大队、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站和牡蛎博物馆。积极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渔用废旧电池回收、吕四渔场人工鱼礁项目建设等工作,促进渔业资源修复。
加强海监执法检查。对沿海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对污染治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敦促企业严格遵守海洋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监督员的作用,及时发现、依法查处各种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积极创新海洋环境执法监管新机制。中国海监启东市大队与恒大地产集团启东有限公司签订了《防治海洋工程污染、共建和谐海洋》协议,在服务重大用海项目过程中促进项目单位自觉保护海洋环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