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我们即将迎来福克兰群岛战争(马岛战争)(1982年4月至6月)30周年。在这场战争中,英军从阿根廷入侵者手中夺回了英国远在南大西洋的岛屿。
英国陆军前参谋长迈克尔·杰克逊前不久表示,如果阿根廷再次侵占福克兰群岛,英国的国防预算削减将令英国海军“不可能”夺回这些岛屿。
最近的骚动在阿根廷和英国岛屿之外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敢说,中国的战略家们正密切关注南大西洋的局势。这些人在做自己的功课。他们仔细审视1982年的冲突,发现双方部有值得称赞和批评的地方,还有许多教训可以汲取。
几年前,我的同事莱尔·戈尔茨坦读到他们关于福克兰群岛的评论,撰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他们的发现。北京把这一战役视作当代战略指导原则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讲得通。看一下地图:一个西方海上大国打一场简短的战争来夺回一个较弱的地区大国侵占的它视为主权领土的岛屿。地理因素驱使一个区域外大国越过数干海里发动军事行动,而那个当地大国享有邻近战区、人力和资源丰厚、熟悉周围环境等优势。
充分利用“主场优势”
在战略、战术和部队结构方面,北京方面可以从英国当时和现在的经历中汲取什么样的教训?莱尔的文章值得彻头彻尾地进行阅读,但是下面是中国从这场战争中得到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提示”:一个地方大国如果比其对手更愿意承担代价和战争危险,充分利用其“主场优势”,获得数量适当的某种特殊武器,就能够战胜一个较强大的外部大国。
例如,中国评论员强调了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攻击机利用反舰巡航导弹造成极大的破坏。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教课时,每个新班级都从收看关于福克兰群岛的影片开始。我最喜欢的那部分是,被击沉的驱逐舰“谢菲尔德”号的舰长回忆道,当他听到爆炸声时,他还以为“情况不是很糟糕”,但结果却看到这艘驱逐舰的一个炮架在离舰很高的上空飞舞。
抛开幽默因素不谈,“谢菲尔德”号的覆灭证明,掠海导弹可以避开现代化的舰载防空系统,造成致命伤害。这是否激励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压制舰队防御系统的“饱和攻击”作为其反舰战术的前题还不得而知。更可能的是,这种遭遇再次证实了技术人员以前就偏爱将巡航导弹作为战争工具的做法。一些中国观察人士认为。如果阿根廷飞行员多点“飞鱼”导弹,冲突的结果就大不相同了。
潜艇成为水下利器
此外还有双方在水下的战争,两国海军都把潜艇作为攻击武器,但在锁定和击沉敌方潜艇的表现上都不尽如人意。英国皇家海军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击沉了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迫使整个阿根廷水面舰队在战争剩下的时间里都远远躲开战场。
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人员无法有效通过声呐和磁场来寻找目标,他们只得依靠武器的投放。换句话说,他们使用反潜武器攻击任何被怀疑是阿根廷潜艇的物体。这种笨方法造成了一种负面的战略效果——在气氛日益紧张的冷战时期耗尽了反潜武器的库存。
教训是:对于世界最先进的海军来说,反潜战也是艰难的。
断绝对手后勤补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中国海上力量的岸基武器如何汲取这种经验教训,用于未来的冲突呢?精明能干的指挥宫或许会袭击远离亚洲海岸向西航行的美国海军补给舰,在它们漫长的旅途中削弱它们。在英军特遣舰队抵达战区之前,阿根廷错过了若干能使英军日子不好过的机会。中国是否会重蹈覆辙令人质疑。例如,袭击向美国航母或者两栖作战部队运送物资的后勤舰只,将是干扰台湾或者其他热点地区沿岸的救援行动的便捷方式。这些动作迟缓的补给舰数量不多,船上仅装有象征性的防御武器装备,并且通常在没有护卫舰护送的情况下航行。它们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潜艇的囊中之物,更不用说中国专家设想的那种巡航导弹饱和攻击了。而如果没有补给舰只,整支舰队就会不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