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蓝色弄潮儿 乘风破浪正此时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8:36 

敢做蓝色弄潮儿 乘风破浪正此时 烟台高新区着力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特色园区

龙年新春伊始,烟台市蓝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规划建设正式启动,在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新区建设机遇的大背景下,“东部新区”将成为烟台崛起的一个重要支点,承载着烟台发展的希望,引领着烟台未来的崛起。

就在这充满希望的约600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里,烟台国家高新区全境纳入并处于核心位置,面对新一轮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态势和要求,烟台高新区将如何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破发展,在蓝区建设和东部新区发展中勇当先行者,争做排头兵?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烟台高新区瞄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特色园区,叫响“蓝色海湾、创业天堂”品牌,牢牢把握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烟台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倾力打造特色高端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打造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烟台高新区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我们敢做蓝色弄潮儿,乘风破浪正此时。”

厚积薄发

聚集面向海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聚集蓝色产业的过程中,以现代医药研制生产、生物技术应用为重点的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走入了烟台高新区的视野。20108,由烟台高新区管委和山东绿叶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国际化生物科技园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在高新区奠基开工。短短一年多时间,入园项目达30多个,涵盖生物制药、诊断试剂、生物农业、海洋活性物质等多个领域,一万多平方米的启动区正式投入使用。

在运行机制上,园区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高度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在发展方向上,以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和生物农业等为导向,围绕研发创新、中试孵化和配套服务,积极开展生物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搭建生物科技创新与创业平台。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创新药物(烟台)孵化基地”,同时被列为“山东省首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烟台市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高新区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膨胀壮大,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一个核心载体”和绿叶国际医药科技产业园、拓普邦生物科技园、国家生物新材料科技园等“三个龙头项目”为依托,再引进集聚一批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产业膨胀壮大。

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充分发挥航天513所的技术人才优势,积极推进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东方红卫星等国内航空航天领域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合作,大力引进集聚相关研发孵化机构和产业项目,推动航空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山东省目前唯一为国产大飞机C919配套企业——钛合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全面启动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烟台洲际通用航空科技城、烟台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和研发生产基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烟台金建冶金科技即将建成投产,智慧烟台无线宽带物联网(数字)产业示范园区、烟台东方智能科技园、华东电子均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此外,高新区的现代服务业也快速起步,科技CBD全面启动建设,对高端服务业的吸聚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其中,烟台蓝海软件园一期建成,国际知名企业IBM实训基地等项目已确定进驻,易贸科技产业园、电信大厦、农发行大厦等区片内项目今年将全面开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等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即将投入运营。随着一大批高端高质高效项目的引进建设,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规模膨胀壮大,质量不断提高。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加快未来的产业发展,烟台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

高新区将抓住科技部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的重要契机,紧紧围绕海洋生物与医药、航空航天科技、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和研发孵化、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把招强引优摆在重中之重来抓,确定2012年为“招强引优突破年”,纵深推进日韩欧美招商,拓展对澳大利亚、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招商,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高校院所,集中引进行业内处于价值链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和标准规范高端的优质资源和项目,年内新引进央企或国内外500强企业5家以上,引进“双高”产业项目20个以上。

同时,切实抓紧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推进年”、“项目开工月”和“征地腾迁攻坚战”活动,坚持每月调度、每季观摩,年内列入区级调度的37个重点产业项目,力争全部开复工。

产学研结合

打造自主创新引领区

近期,烟台富润实业有限公司的全数字多通道相控阵激光超声三维成像无损检测系统 (2011RR0001),正式获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将获约500万元资助经费,这是烟台高新区在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上取得的又一重大实质性突破。富润实业有限公司的成功是高新区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缩影。

在烟台的“东部新区”规划中,海洋科技产学研引领区是四大板块之一。规划要求,今后将利用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突出产学研合作示范特色,打造新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特别是要围绕规划建设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海洋特色鲜明、产业相对集聚的特色园区。作为产学研引领区的高新区,将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烟台高新区共同组建的网络应用技术研究机构,定位为将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需求紧密结合的新型研究所,明确“一个方向”——以海量网络信息处理为主要发展方向,建设海量网络数据计算平台、大规模网络仿真平台、互联网深度信息服务这“三大平台”,产出学术、系统和应用、产业孵化“三类价值”。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已于20113月正式投入使用,并建成了376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在电力供应、恒温恒湿环境控制、安全防护、系统监控等方面提供高可靠性的保障,保证365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随着蓝海软件园的落成,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将发挥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孵化出以深度信息服务为特色的新型高科技产业链,并提供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支撑和引领,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提及国际合作,很多人头脑中的第一印象仍然是国内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而在烟台高新区中俄科技园,部分企业已经把国际合作作为其布局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达到了新的境界。

高新区中俄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该基地以加强载体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推进中俄高层次科技合作为重点,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150多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累计向我国企业推介俄罗斯及独联体项目1000多项,运作合作项目100多项。其中,芳纶1313、高压氧舱、爆炸喷涂、自蔓燃超细粉生产等17个项目实现产业化,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和高效农业四个产业合作重点。目前该科技园已经进驻企业40多家,中俄新材料研究所、烟台正信电器有限公司、烟台东润仪表科技有限公司、普泽生化等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有望在短时间内孵化毕业并迅速成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高新区科技CBD创业大厦、烟台市大学生创业园、中俄科技园等三大综合孵化器和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海洋工程、先进制造孵化器、文化创意等六大专业孵化器在建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建成25万平方米;与西安交大、复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驻烟高校院所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促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

[NextPage]

在下步发展中,烟台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明确提出了要继续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为此,高新区将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提高孵化能力,集聚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服务保障,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依托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国际生物科技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院所和专业园区,发挥项目基础设施、专业人才、创新网络等优势条件,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创新支撑能力。抓好科技与金融结合,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区设立分支机构,探索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和聚集更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筑巢引凤

打造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特区”

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发展优势。为了推动蓝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高新区把人才作为强区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以人才优势构筑科学发展的长远优势,努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

20114,烟台高新区携“蓝海英才计划”奔赴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大手笔招揽高端人才,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在启动“二次创业”之初,烟台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就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经过反复酝酿,园区研究出台了《加快“人才特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蓝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设立了1亿元的“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的创新扶持基金、2000万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引进的世界一流创新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经费资助等优惠政策,其政策力度和优惠度走在全国前列。与此同时,对进入园区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烟台高新区在提供创业启动资金与办公经营用房、银行贷款贴息与担保、资助研究经费、生活津贴以及专利资助等方面研究制定了一揽子优惠政策。

2011,央视国际频道播放了烟台高新区宣传片,当年,高新区组织赴日、韩、美、加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高校院所开展招才引智活动10多次,签署合作协议30多个,与一批海外政府机构、研发机构、团体协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畅通了人才引进渠道。目前,全区有27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申报了烟台市“双百计划”,占该市50%以上,其中2人已通过山东“泰山学者”评审、1人参加了国家“千人计划”答辩,均占烟台市三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广纳贤才,高新区提出要大力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区。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以“蓝海英才计划”为基础,研究出台人才引进补充办法,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系列配套措施。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确保人才专项资金足额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园区还将打造招才引智载体平台,发挥科技型企业、研发平台和孵化载体对人才的承载作用,促进人才集聚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互动。办好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和海外人才创业基地,为大学生、留学生进区创新创业打造优良平台。同时积极组织招才引智活动,办好政策专题发布和高层次人才签约推介活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相约高新区”为主题,组织实施第二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

此外,高新区将建立人才服务专员机制,加大人才社会服务保障力度,探索建设专家公寓,完善健身医疗、教育和生活社区配套服务,认真兑现一揽子优惠政策,真正让高端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干事、干成事”。2012年将力争新引进20名以上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在引进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团队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创国家级海外人才创业基地。

新城崛起

打造“东部新区”新地标新亮点

宽阔笔直的马路、极富现代气息的社区花园、整洁明亮的路灯……早春时节,驱车走进高新区的大街小巷,诗情画意、景色宜人的画面比比皆是。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城市功能配套工程,打造科技产业新城区,大刀阔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前两年累计投入10亿元的基础上,今后两年再投入20亿元,区域承载能力和整体形象将实现完美“蝶变”。

烟台市的“东部新区”规划中提出,要把“东部新区”打造成烟台城市建设新核心,这意味着“一个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标志性滨海新区,将在市区东部显现,成为一个集商务会展、交通物流、休闲度假、文化体育、理想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核心。”

“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将会极大限制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区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问题上迅速达成共识,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速度推进,这“三高一快”的理念,引领了高新区强劲有力的城市化步伐。

城市建设,规划是先导,规划标准高低决定一座城的整体形象。高新区要求每个建筑组团和重点区片的规划设计,都出自大家之手,在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等方面严格把关,以高品质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建设。由此,中规院深圳分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研究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遴选出炉,主持了高新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及部分重点区片开发策划设计。近两年来,高新区投入规划设计资金累计超过4000万元。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在大手笔贯通道路动脉的同时,高新区在城市绿化、美化方面做足了精品化、精细化文章。10公里黄金海岸线和川流而过的辛安河,将是高新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的重要一环。去年,辛安河综合开发正式拉开序幕。据介绍,辛安河总体开发总投资为22.6亿元,包括万鱼奔海广场、滨河广场、景观灯塔等高品质景观。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以滨河亲水为特色,贯穿烟台东部滨海新区最亮丽的水系景观。

漫步滨海路一线,马山寨国际植物艺术博览苑、烟台自然博物馆等一批项目已经落户,点缀着10公里黄金海岸带,乘借全市“滨海一线”旅游开发东风,高新区加大旅游龙头项目引进培育,大力丰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商务服务等功能业态,打造富有高新区特色的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优美、功能更完善,高新区城市面貌的变化令人惊叹!

惠民利民

打造和谐幸福新市区

城市变得漂亮,群众的幸福指数也在提升。“高新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区内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烟台市政协副主席、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多次表示,烟台高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此,烟台高新区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惠民利民工程,建设和谐幸福新市区。

对年初确定的17件为民服务实事,全部落实责任部门,加强调度督查,确保兑现落实。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供养标准等保持全市先进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资4亿元的烟台二中高中部、投资2亿元的高新区初级中学全面启动规划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了“校车工程”,中小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让更多群众享受实惠,园区出台了《烟台高新区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和《烟台高新区促进被征地居民就业暂行办法》,不仅给失地农民以资金补偿,同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手段,促进农民就业,为他们提供长远保障。“对于园区内的老百姓,从住房到就业,我们都给予最好的政策来保障,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他们以生活在高新区感到骄傲和自豪。”刘洪波说。

高新区还在烟台市首批实施了九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园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延伸,使广大居民感受到和谐新区的魅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蓝色经济大潮涌动中,有着“敢为弄潮儿”的勇气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务实,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全市大力推进“东部新区”的建设中,烟台高新区必将乘势而上、快速崛起,拥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