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近岸海洋环境令人堪忧压力较大

来源:汤忠民   发布时间:1900-01-01 00:00:00 
从日前举行的福建省福州市海洋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福州市海洋环境压力依然较大,部分海洋生态环境丧失或改变,部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2007年度海洋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在海洋开发活动程度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部分近岸海域、港湾和江河入海口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较差,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粪大肠菌群。
福州市辖区内的闽江口、罗源湾、福清湾等主要海湾的环境质量除了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外,也呈现出季节变化的特征。夏秋季总体环境状况较好;冬季与初春海水富营养特征较为明显,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指数较低,海洋环境状况相对较差。海水中的无机氮含量罗源湾和兴化湾全年基本都维持在高位;化学需氧量含量大部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含量除了兴化湾较高外,其余海湾符合国家一类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石油类含量大部分都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除了个别海湾石油类超标外,海洋生物质量总体状况良好。
福州市主要海水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砷、铅、镉等重金属大部分能达到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涉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基本上能控制在环境影响评价所确定的范围之内。
在近岸海域开展的海洋垃圾监测结果表明,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海滩上垃圾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在长乐市漳港海区沿岸开展的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状况监测试点工作结果表明,长乐市漳港海区沿岸出现一定程度的海水入侵,该监测区未发现土壤盐渍化现象,也未发现盐渍化土分布。
据悉,福州市重视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管理工作。 2007年首次将海洋环保列入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开展了治理“海漂垃圾”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海洋工程竣工海洋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开展了涉海工程环评与听证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注重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修订《福州市赤潮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岸线巡查,加大海洋执法监察力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点对闽江口等主要海湾、重要陆源污染物入海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监控区以及海水养殖产品质量进行了监测,新增了涉海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海洋垃圾、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的监测工作。(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