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蓝色经济先设红线

来源:中华建筑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19:40 

3年间,国务院先后批准并发布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近10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在数十年专注于陆地经济后,中国开始海陆兼顾,希望凭海而兴。

纵观历史,自近代以来,将经济触角伸向海洋,发展蓝色经济,几乎是所有强国崛起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随之上升为国家策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步伐,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蓝色经济,不仅关乎沿海区域发展,更体现出中国通过开放型经济形态积极融入世界。

然而,当蓝色经济的大幕被徐徐拉开时,社会公众质疑和提醒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人们在问,如何避免发展蓝色经济过程中的黑色污染?因为,无论怎样强调保护,只要是开发行为,就会对海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已经在现实中得到了验证。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邻海经济区;近岸海洋环境污染情况严重,对生态系统安全、食品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严重威胁;陆地污染物排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个别排污口和河口邻近海域已已经“荒漠化”(无海洋生物指征);炸岛炸礁、填海造田、采石挖砂等活动导致海岛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一边是嘹亮的出征号角,一边是惊心的污染警报。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形势越来越复杂。然而,无论怎样复杂,中国都必须面对。因为,这是关乎子孙利益的大事。更何况,在中国之前,已有很多国家成功在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间找到了平衡。

美国对海洋资源开发规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每种类型的开发都必须纳入规划。在规划发布后,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严格的规定使海岸带开发活动秩序井然,保持了海岸带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德国政府规定,海洋环境保护必须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尽可能避免海洋环境污染。第二,必须在事故发生地消除影响。明确的原则使德国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走在了欧洲其他国家前列。英国政府近年来不断采取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举措,如制定全面保护英国海洋生物计划等。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英国已被各行各业人士所认同。此外,日本、马尔代夫也采取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

海洋是万物生命之源,对人类贡献巨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海洋都是地球生命的支持系统。一旦海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将很难逆转。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2,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对海洋生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上,中国不能说“不”。别的国家能做到的事情,中国也能。只是,在进行开发前,要设好红线;在开发中,要绷紧弦;在出事后,要尽力减小负面影响。

中国不是发展蓝色经济的第一个国家,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国家。保护海洋已不是一个省份、一个国家必须直面的考验,而是全人类应严肃思考的命题。若有识之士勉力为之,有力之国审慎行之,当是海洋之幸、人类之幸、地球之幸。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