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青睐“以德治国”甚至“以口号治国”甚于“法治”原则的国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发起了多次道德运动。这些运动通常只有一些模仿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含糊口号。官员们将这些口号视为社会道德准则。
北京市政府2011年11月宣布北京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并且计划在纽约时报广场的大屏幕以及其他媒体上播出相关宣传片。内地其他一些地方政府也效仿北京,开展类似宣传活动。
广东的宣传活动很好地证明内地官员和人民依然更多地依赖美德而不是法律体系。
今年1月20日至2月6日,当地人被鼓励对广东省宣传部门提供的新广东精神的四们定项投票。官员们希望新的广东精神至少包含此前所倡导的“广东人精神”的三个核心概念——“先天下、纳百川和重实千”。他们认为这些概念描述了广东人最宝贵的品质。
人们被要求就是否应该增加第四个概念作出决定,选项包括“乐善施”、“讲诚信”和“讲契约”。
如果我们将全部选项进行比较,不难看出,除了“讲契约”以外,其余选项讲的全都与道德规范有关。“讲契约”所说的是要依靠规则而不是人们的信誉。
此外,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讲契约”不是中国道德教育中提到的原则。相反,它深深植根于西方文化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约翰•洛克和18世纪的让-雅克•卢梭。
一些广东学者称赞鼓励人们更加注重契约义务精神的想法。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说,他强烈支持将“讲契约”作为新广东精神的核心概念之一。
媒体援引曾德雄的话说:“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因此‘讲契约’应该成为广东省的精神。
学者们欢迎这个词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概念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然而,当地报纸发现,大多数在网上参与投票的互联网用户更喜欢中国传统道德标准,而不是来自国外的原则。
据《南方都市报》1月末报道,投票第一天,在大约600名参与者中,有34%投票给“先天下、纳百川、讲诚信、重实干”,只有17%投票给“先天下、纳百川、讲契约、重实干”。
那些努力在内地促进法治的人也许会有点失望。
广东是内地首个对外国投资开放的省份,紧靠香港,因此人们也许会期望这个地区对自由市场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广东人继续更多地信赖美德而不是契约,这个国家其他地方又会有多糟糕呢?
在内地进行市场经济改革30多年后,我们似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