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北京2月7日电】题:中国的强硬政治与软实力的冲突
分析人士说,正如中国目前否决联合国安理会叙利亚问题决议所表现的,中国强硬的政治立场越来越与其改善国外形象的努力相抵触。
北京和莫斯科因阻止谴责大马士革残酷镇压抗议活动的联合国决议而受到猛烈抨击,华盛顿将此举斥为“拙劣的做法”。
许多人将此次否决视为如下迹象:随着中国迅速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并变得越来越强大,北京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信心日益增强。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说。此次否决意味着中国仍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长期政策。
“可靠来源”咨询公司中国小组负责人乔纳森•芬比说,“当国策与改善中国形象发生冲突时,北京一再遇到麻烦”,“中国将其国策放在首位,包括捍卫其‘核心利益’,因而只能在软实力方面付出代价”。
中国政府投入了数百亿美元改善其海外形象。2009年北京宣布在海外大举扩张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新华社这三大国有媒体,后者在纽约时报广场租赁了一个巨幅广告牌。它还扩大了旨在宣扬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孔子学院,如今世界各地有数百所孔子学院。
据国有媒体说,2004年至2009年间,北京的对外援助每年增长近30%,北京为穷国修建基础设施,比如最近在埃塞俄比亚竣工的非盟总部。
沿岸打击海盗,主持诸如旨在结束朝鲜核计划的会谈之类的机制。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卡拉汉说。“北京在向外国民众、尤其是非西方世界树立中国的积极形象方面做得非常成功”,“然而,在西方,我认为北京没有那么成功”。
中国最近承认了这一点。今年初,领导人敦促更加努力地提高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影响力。不过,在许多国际问题的参与者看来,中国与西方国家不喜欢的政权——例如苏丹、朝鲜、伊朗和津巴布韦——结盟对它并没有帮助。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政治学教授爱德华•弗里德曼说:“中国共产党官员知道,民主国家的许多人设想中国的对外政策内容之一是故意支持残酷的无赖政权。相反,共产党领导人将中国视为世界市场的迟到者,因此被迫去未被经合组织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和法国)控制的地方。”
这“往往意味着受经合组织制裁或制约的政府。例如安哥拉、朝鲜等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中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既考虑它自己的利益,也考虑别国的利益,(例如)“中国与朝鲜关系密切,但中国也两次投票赞成制裁朝鲜的核试验,因为它们威胁到了中东北亚的安全和国际和平”。
不过,美国环球通视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莎拉•麦克道尔说:“随着中国在海外利益的扩张——比如由于其曰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它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复杂的政治争端中来。”她说,“在过去几年,不干涉政策目益受到考验”,例如在苏丹问题上,去年中国就很快承认南苏丹为独立国家。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政治问题专家威利•拉姆说:“中国冒着被排斥的风险,尤其是在中东发生某些曾经的极权国家向民主过渡的事件后。”他说:“如果新思潮和全球价值观传播到中东和非洲,中国将发现自己处于越来越困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