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招远填海"造岛"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年1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蓝色经济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龙年春节,本报记者分成几路,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第一线,亲身感受到了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给各个地方带来的新变化。
对于大多数招远人来说,最令人骄傲的当数“黄金”两个字,作为全国第一产金县(市),招远人的“黄金梦”一做就是上百年。龙年春节回家,记者感受到,乡里乡亲们提的最多的不是黄金,不是温泉,而是在渤海边上要造出的四个人工岛。海上建岛?对于出生在距离海边只有不到10里路的记者这个“海边人”来说,确实有些新奇。正月初四,当大多数人还在忙着走亲访友的时候,记者沿着去年刚刚通车的海港路赶往辛庄镇,到渤海边上看了看填海造岛的进展情况。
“黄金大学”即将拔地而起
从招远市区出发,沿着刚刚修好的直通海边的公路,不到20分钟,就来到了招远市唯一的邻海乡镇——辛庄镇。辛庄镇所属的沿海区域,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叫滨海科技产业园。
沿着科技产业园前行不远,宽敞的道路边上东北大学黄金学院的几块牌子格外醒目。从公示牌上记者看到,“东北大学黄金学院由招金集团有限公司和东北大学联合创办,总投资3.6亿元,规划占地16万平方米。大学建成后近期规划招生6150人,远期规划招生10150人。”
“怎么样也想不到,咱家门口也开始建大学了”,大学建设工地上,一位附近的村民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发出这样的感慨,“等咱家孩子上大学,咱也让他上黄金学院”。
作为连续36年全国第一产金县的招远市,借着蓝色经济的新机遇,随着黄金学院的落成,“含金量”应该更高了。
滨海度假村初现雏形
当车开到邻近海边的时候,小时候记忆里的海边的风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建好不久的度假酒店、海水浴场、康乐中心等等。春节放假,度假村里看不到太多的人,偶尔有游客慕名前来,看门的老乡都热情地开门,让人进去看看度假村已经建成的样子。
看门的小伙子说,度假村的里面要建设一个游艇码头,可以停靠360艘游艇。等到游艇码头建好了之后,各项配套设施建好了,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来度假了。
填海造岛引人遐想
沿着海边向西,一条长长的码头一直向海里延伸,一眼望不到边。岸边上,中建筑港集团这样的“国字号”大公司的作业船停靠在海边,大量的用来填海的水泥围挡排了一排又一排,为建设码头做好了准备。
更给人无限遐想的是滨海科技园东端的填海造岛。在现场的规划图上记者看到,滨海科技产业园东端的“界河”入海口,招远建设的四个人工岛已经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
在界河入海口向北引出的一条延长线两侧,招远、龙口将各自填海造地,建起一片人工岛群,拼成象征吉祥、财富的“锦鲤”图案,其中“鱼尾巴”位于招远海域。
“‘锦鲤’的学名叫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集中集约用海项目之一。”招远市委宣传部的有关人士介绍说,“招远部分将打造四个大小不等的人工岛,总陆域面积12.07平方公里,通过三座桥梁连接陆地,与龙口部分仅相隔300米,产业规划分为滨海旅游、海洋高新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产业区以及配套的商务中心区和生产者服务区等。”
站在海边,初春的海风在脸上吹过,看海鸥在大海上展翅翱翔。招远,这个“年轻的海洋城市”,因为蓝色经济的发展,将迎来新一个蓝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