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把南沙湿地打造成海洋文化基地

来源:新快报   发布时间:2015-05-20 19:26:28 

红树林下,万鸟齐飞。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主办的“畅想湿地”南沙湿地文化论坛在南沙区举行。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自然·文化·未来——构建和谐共生的湿地生态文化”,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总编辑周建平博士主持论坛,十多位专家及学者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见解。与会专家认为,南沙湿地可从多个层面进行开发建设,但生态保护仍是前提。

刘斯奋(广东省文联主席、作家、画家)

湿地文化积累应从现在就开始

“农业文明发展至今,几千年过去,现在我们应该站在工业文明的新起点来看湿地建设,要有新观念和新做法。”刘斯奋以西湖的白堤和苏堤为例说,白居易和苏东坡在建造堤坝时,大概也未曾想到上千年后会成为着名文化景观,“因此南沙湿地的文化积累应当从现在就开始着手,找到湿地建设的文化灵魂”。

刘斯奋说,扩大南沙湿地的文化内涵,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观光旅游,还应当围绕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将湿地打造成环保的教育基地。

顾涧清(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与黑瞎子岛形成南北湿地联盟

“南沙新区开发的核心理念是‘科学开发,从容建设’,我认为在实践中应当把‘从容建设’放在前面。”顾涧清给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可在湿地上建设绿道,用建桥的方式,将绿道网延伸到湿地,让绿道成为水上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游览。同时,南沙湿地可与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湿地形成“南北湿地联盟”,“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南沙湿地景区的知名度,更好地发挥品牌效应”。

黄淼章(广东省文史馆史学院院长、广州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应让湿地文化节成为百姓节日

“开发湿地应当生态优先、科学保护、以鸟为本,同时也要注重湿地文化,提高文化品位。”黄淼章说。

黄淼章认为,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南沙区政府主办的湿地文化节应当变成市民的节日。黄埔波罗诞早已成为广州市民的盛会,每年的参与人数都在70万至80万人次,南海神庙到处人头涌涌,“如果南沙湿地文化节也可以打造成类似的市民的节日,这样人气上来了,名气也就出来了”。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