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是一座文脉相承、学风鼎盛的文化之城;是一片蓝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希望之海。
这里有昆嵛山的巍峨挺拔、物产丰饶;这里有圣经山的秀丽幽深、道德经传;这里有温泉汤的温润顺滑、养生美颜;这里有抱龙河的玉带逶迤、碧波汤汤……在神奇的北纬37度上,文登聚集起了令人艳羡的物华天宝;在文化之城,登高之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
当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阳光普照,当“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钟声敲响,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版图上升至国家战略,好学善思、创新进取的文登人,又走在了蓝色经济大发展的潮头浪尖。
如今,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丰厚的文化犹在、浓郁的学风犹在、秀美的风光犹在,但在蓝色经济的大潮中,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与蓝色激情。
以立足全局、科学规划的战略眼光,文登始终坚持“海陆统筹、联动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战略,资源要素统筹配置、优势产业统筹培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生态环境统筹整治。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南海新区强势崛起,一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大海洋经济新区之一;经济开发区整体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新项目纷纷落地;城市文化商务区靓丽绽放,五大组团构筑起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区。
以抢占高端、谋划长远的战略思维,文登始终坚持“高端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为目标,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以生态优先、造福后代的人文情怀,文登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发展原则,珍惜利用宝贵的岸线、海域、土地等资源,推动蓝色经济区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站在新起点,文登这艘行驶在蓝海中的巨轮,乘着科学发展的春风,加速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绘就海陆大“蓝”图
记者 盛潇涵 通讯员 王汝辉 王海政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整体推进过程中,如何抢抓蓝色机遇,决胜未来发展,文登的思路清晰而明确:集全市资源要素合力,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发展思路: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全市资源要素为依托,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根本途径,加快海洋经济新区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指导原则:坚持海陆统筹;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生态环保;突出文登特色。
■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强势增长极,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深化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探索建立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区,把文登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日韩开放的重要门户;
国际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高标准开发“四山五泉一线”优势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打造山、海、泉养生休闲新城。
■发展目标:蓝色经济快速发展———到2015年,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
区域经济质量显著提升———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50: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
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生态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工业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均为100%;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长远目标:到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5:45:5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各项指标优于国家生态市标准;人民生活富裕安康,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三大功能区”统筹海陆布局
文登市大力实施“两大板块三大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高端产业示范区、以城市文化商务区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南海新区建设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海洋经济新区,构建城区和南海两大板块相呼应、产业向南海新区、经济开发区和城市文化商务区三大功能区集中的发展格局。
■核心区域———南海新区
□区域规划: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海洋经济新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快滨海、滨河景观主轴以及南海新港、圣海路、疏港铁路出海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临港产业区,主要依托南海新港,重点发展海洋高新产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主要依托万米金滩和万亩松林,重点发展滨海度假养生产业,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现东西两区产业互补、相互支撑、协调发展。
□亮点扫描:今日之文登南海,已经从一片盐碱荒滩变成了一座活力四射的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
坚持配套先行,各种配套设施一步到位,各种管线一次下地,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50亿元,路、水、电、暖、气、排污等“十通一平”设施基本到位,医院、学校已投入使用,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南海新港高速推进,疏港铁路规划出炉……投资环境日益优化。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目前,南海新区已有15家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进驻,90多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地开工,初步培植起了新能源产业基地、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海洋生物制药基地、大型环氧乙烷生产基地、现代化海洋运输物流基地、科教创新基地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七大海洋新兴产业。
2012年,南海新区将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实现全面跨越发展。主要目标是:将南海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化副中心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科教创新基地,创业环境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平台以及对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
■重要支柱———经济开发区
□区域规划:依托区位及产业优势,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大力推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前景效益好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繁荣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物流等涉海服务业,进一步壮大高端产业群体和实力,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聚集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亮点扫描:文登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示范区为目标,极力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开发建设层次,近几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0多亿元,建成及配套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切实增强了对高端项目的承载能力。
同时,他们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迈进。骨干企业普遍实施了三轮膨胀升级项目,完成技改投入100多亿元,并建起了28个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组建了电动汽车、智能工具等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了中科院和中物院技术转移分中心,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实现了倍增式扩张,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质的跃升。
依托骨干企业,开发区大力引进高端项目,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加快培植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相继引进了美国史丹利工具、韩国高档汽车座椅系统等100多个高端项目,初步培植起了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工艺家纺三大优势产业,全部列入省百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重要支撑———城市文化商务区
□区域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加快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综合服务、生活居住、生态休闲五大组团建设,重点培植文化、商务会展、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新型房地产等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完善服务。
□亮点扫描:坚持以建设服务功能完善、高层建筑密集、生态水系环绕、生活创业两宜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文登文化商务区不断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打造。目前,该区已完成投入60多亿元,拉开了34平方公里的建设框架,重点规划了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综合服务、生活居住、生态休闲五大组团,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建设了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图书馆、科技馆、音乐厅、博物馆、国家级职教中心、体育学校、体育馆、体育场、电视制作演播中心等大型文体教育场所,为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引进建设了国际会展中心、国际商贸中心、海地大厦、中顺国际商务大厦、财富大厦等一批商贸会展项目和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为发展商贸会展产业提供了载体。
新汽车站、新火车站相继建成,形成了集国际机场、开放港口、桃威铁路、高速公路等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15个专业市场、20多个大型流通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引进建设了6处四星级以上酒店,发展旅游服务机构20多家,开工高层楼宇120多栋,并建起了集休闲娱乐、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文登学”文化公园和抱龙河滨水公园,启动了峰山公园建设,形成了“双龙抱城”的生态水系,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服务功能,被确定为全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
产业项目挺起蓝色经济的脊梁。文登市立足现有海洋资源及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放眼文登蓝区,一条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经济带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海洋第二产业
优势集群迅速崛起
文登市坚持自主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做大做强海洋第二产业,着力打造带动能力较强的海洋优势产业集群。
■海洋新能源产业
加强对海洋能发电技术研究,重点依托文登丰富的海洋风能,全力加快大唐、国电、中电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风力发电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现代风电科技、龙江重工、龙海重工、华博科技、金太阳新能源等新能源设备制造和研发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培育壮大南海新能源产业园,着力打造新能源及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
按照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的发展原则,加快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大力开发船舶及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仪器装备、港口机械装备、环保设备等产品,重点抓好鸿通管材海洋采油管生产基地、威力工具南海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打造专业性现代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
■海洋生物制药产业
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以瑞霖医药科技等项目为龙头,着力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抗艾滋、维生素、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新型药品及海洋功能保健食品,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临港生态化工产业
大力发展海洋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加快国能生物化工项目建设,提升化工产业集聚能力。积极发展海水化学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发生产海洋无机功能材料、海水淡化新材料、海洋高分子材料等新产品,加快建设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
■海产品精深加工业
以倪氏海泰、兴海水产、海恩水产等具有HACCP认证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为龙头,以海参、海带、滩涂贝类、低值鱼类为主要原料,积极开发鲜活、冷鲜等水产食品和海洋保健食品,进一步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设规模较大的分类、分割、冷冻仓储等初加工基地和配送、交易基地,为深加工提供稳定的原料保证,打造重要的水产品物流中心和水产品加工基地。
海洋第三产业
特色鲜明活力四射
文登市充分挖掘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和海洋运输物流业,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打造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海洋文化旅游业
依托“四山五泉一线”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海洋特色,推动养生、文化和滨海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叫响“中国长寿之乡、滨海养生之都”品牌,将文登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滨海养生旅游目的地。
加快壮大养生产业,深入挖掘道教养生资源,重点抓好圣经山风景区开发建设,搞好道教养生园、保健院以及融儒家、佛教、道教为一体的“三合院”规划建设;加快开发温泉养生资源,抓好呼雷汤温泉一期、海尔龙城、汤泊温泉二期和天沐温泉二期开发建设,打造完善的温泉养生圈。
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军旅和生态文化积淀,抓好昆嵛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突出森林养生特色,实现文化与生态的和谐融合;加快发展天福山红色文化旅游、回龙山李龙文化旅游和“文登学”诗学文化旅游,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产业,以南海金滩养生旅游度假区为依托,突出滨海风情、避暑胜地、海上运动、休闲娱乐等特色,加快引进游艇俱乐部、海洋博物馆、星级酒店、动漫影视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打造一流的滨海养生度假胜地,逐步将南海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海洋运输物流业
加快推进南海新港建设,完善港口功能配套设施,积极申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为海洋运输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全力推进首钢物流、中海川物流、胶东农资农产品物流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新的现代化港口物流项目,积极培育壮大南海新港物流园。加强与威海、青岛、烟台等大港的协作配合,大力发展中韩甩挂、滚装运输等跨国业务,积极融入东北亚国际物流产业体系。
■涉海金融服务业
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协作和股权合作,加快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积极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在文登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迅速发展壮大。大力拓展保险市场,不断丰富保险服务品种,积极开发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险产品。积极引进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信托投资等各类金融性企业,逐步建立信贷投放、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多元化发展的综合性融资服务平台,为蓝色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涉海商务服务业
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充分发挥滨海、温泉等资源优势,以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公园、市民文化中心、博展中心为依托,积极承接大型会议及区域性文化体育赛事,全力办好国际温泉养生节、国际皮草博览会、工艺家纺博展会、机电工具博览会等节会活动,把文登发展成为滨海特色会展城市。依托海洋产业,积极拓展商务服务发展空间和专业门类,加快培育涉海业务中介组织,大力发展海事代理、海洋环保、海洋科技成果交易、离岸服务外包等新兴商务服务业。
海洋第一产业
提质增效集优发展
以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方向,坚持综合开发、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养为主,养捕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设现代渔业示范区和优质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
■现代水产养殖业
全力加强名优品种、原良种的引进、培育、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搞好主要养殖品种的提纯复壮、更新换代。到2015年,大宗和骨干增养殖品种全部建立良种场,原良种覆盖率超过80%。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大棚养殖等设施渔业模式,争取建立国家级或省级海参养殖、对虾健康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基地。
■渔业增殖业
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推行立体增殖模式,最大限度地修复近海渔业资源。加快建设人工渔礁带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力推进靖海湾海洋牧场建设,逐步改善渔业资源种群结构和质量。
■现代远洋渔业
积极争取公海渔业捕捞配额,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国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稳妥发展过洋性作业,扩大公海大洋性作业比重。适当增加马力大、吨位大、仓储大的新型远洋渔船,配备先进的资源保护型渔具、渔法和电子信息、遥感探鱼等现代化装备,进一步提高捕捞效率。
统筹海陆产业
联动发展
大力发展涉海、临港产业,积极推进海陆产业联动,统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工具、家纺制革、新材料、新信息等重点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加快集群规模扩张,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重点抓好东安黑豹发动机、天润轻卡曲轴及胀断链杆、天润曲轴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中航特种车、中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誉阳电动汽车等项目建设,实现整车生产由农用车向轻微货车、乘用车、特种车,零部件向“高新精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