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成长创业高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综述

来源:大众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2:22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事业召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在科学发展中走在全国前列,归根结底要靠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省委、省政府着眼于人才总量增长、素质提高和结构优化,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正是数以千万计的优秀人才,激活了“一池春水”,推动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数字盘点——

人才整体开发成效显著

数字是枯燥的,但标注在全国人才坐标上的数字,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这些数字,标志着山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实现的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人才总量丰厚。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人才1043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0.9%,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74万人,高技能人才119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08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

人才结构优化。高技能人才发展迅猛,占企业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25%。在海洋科技、现代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人才群体。拥有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人才层次提高。目前有住鲁两院院士37,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0,长江学者4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5,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6,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54,“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4,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76人。

品牌建设——

引领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品牌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省委、省政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建设各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带动全省人才工作整体推进。

着眼于培养和吸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我省实施了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领域设立200个泰山学者岗位,以“大师+团队”方式,面向海内外选聘192名泰山学者。经专家评估,泰山学者一期科技成果转化创造总产出76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4。二期工程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选聘500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支持经费每人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启动实施泰山学者“攀登计划”,5年内遴选3040名顶尖人才重点培养扶持,给予每名人选700万元经费资助,目前已遴选出16名人选,其中1名已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积极配合中央“千人计划”,我省启动引进海外人才“万人计划”,分三个层次引进1万名海外人才来山东创新创业。第一层次由省委组织部直接组织实施,省财政给予每人200万元经费资助,并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

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每两年评选资助10个省优秀创新团队,目前已遴选支持20个团队,均为我省取得尖端科技成果的优秀科学家群体。首批10个省优秀创新团队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8项。

首席技师和乡村之星工程。为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省、市、县三级层层选拔首席技师、乡村之星制度,已选拔出577名省首席技师、100名省乡村之星,涌现出许振超、王乐义、王钦峰等重大人才典型。

优先发展——

人才工作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

人才优先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决策层的共识,是全省重大发展战略之一。

每次召开省委全委会,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都专门强调人才工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专门论述人才工作。省委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将“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12项重要内容之一。省委党建领导小组2011年工作要点,人才工作被列为8项重点任务之一。

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督促,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意见》,被考核单位近500,覆盖全省主要人才工作主体和用才主体。对各市的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权重40,在全部定量指标中权重最高,比各项指标平均权重高出21分。

今年上半年,172010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文容介绍说,从一年来的实践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发挥了人才工作“指挥棒”的作用,推动了各级“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增强了人才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了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全省人才工作的整体水平。

包容尊重——

营造人才成长创业良好环境

201069日的《人民日报》,刊发姜异康书记的署名文章《让创新型人才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他在文章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使人才在创新创造中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的时代赋予“尊重人才”以新的内涵。我省提出,要用事业造就人,用环境凝聚人,用政策激励人,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省委、省政府把打造科技创新重大平台作为集聚高端人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础设施来抓。着力打造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济南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等五大科技创新战略平台。国家级创新平台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建成,中科院北京软件所、光电院等部分科研力量已进驻青岛,与中科院共同组建了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这些高位平台载体,为我省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提供了舞台。

作为高端生产要素,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强,流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才社会化、国际化发展要求,我省相继制定了《山东省人才柔性流动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政策,打破了国界、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鼓励引导用人主体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在国()内外人才密集地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重点发展行业、产业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同时,把济南高新区、潍柴集团等10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确定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大胆进行人才政策机制突破创新,创建各具特色的“人才特区”。

为了给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我省建立起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联系专家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重点联系住鲁院士,省委组织部重点联系泰山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省里规定,院士住房标准不低于180平方米,享受副省级干部医疗保健待遇,配备专车和秘书,院士专车在省管范围的路桥通过时,免缴过路过桥费。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数以万计的高层次人才解除了后顾之忧。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征程中,我省将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越的环境,努力把齐鲁大地建设成为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人才高地。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