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反映出我国海洋文化观念的陈旧

来源:记者:杨伟婷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3:38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6月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越南、菲律宾等国均以军演、“喊话”等不同方式主张自己在南海的所谓“利益”。中国方面积极应对,让这一阶段性争端渐渐平息。在“2012:世界变局·中国战略”年会和“2011年中国外交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就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中国如何应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杨恕(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总是把领土的历史归属当成是法律归属。中国在陆地上与邻国都签订了边界协议,因此没有边界冲突,但海洋领土和陆地领土完全不同,南海情况很特殊,占地面积很大。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陆地国家,在对外关系上主要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对海洋领土意识有所缺失,思想传统上的缺陷造成现今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无可否认其中的海洋观念对现今是一个消极影响。

王义桅(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中国自古以来深受农耕文明思想影响,而对于南海问题,则应该用海上文明思维方式加以处理,显然农耕思想还未适应海上文明崛起。中国缺少一个姿态,南海问题是中国从传统大国向现代大国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历练,而话语权就是历练中国的一个“试金石”。

张沱生(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南海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世界经济危机,能源资源短缺越来越严重,各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相互之间很难做出让步妥协。第二,一些舆论别有用心地大肆渲染中国解决领土海洋权益的政策日趋强硬,再次热炒“中国威胁论”,加之美国重返东亚,战略关注点转向亚太和所谓的“海上安全”。第三,中国快速发展崛起,这使得在南海问题与中国存有争议的国家担心或许有朝一日中国会靠实力甚至武力解决问题,企图 趁着现在中国还未到“羽翼丰满”的时候扩大其在争议区的利益。第四,国际上针对争议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存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原则,各争议国引用对其有利的部分,这使情况愈加复杂。

戴旭(国防大学教授):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展示的力度有所不够。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中国的自信从何而来?自信并不等同于克制,而是要理直气壮维护自身利益。

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缺乏自己一个明确战略,导致了在南海问题上总体上出现一种被动绑定模式。

薛力: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一直很被动。目前中国最大的困境是没有南海战略,但这种现状并非不可改变,中国现在的国力和外力都不允许以“南海问题还没有到解决的时候”为借口继续无所作为。

张沱生:过去一年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无论如何都应坚持五条原则:第一,中国拥有南海的领土权,这一点无可争议;第二,和平对话,而非诉诸武力来解决就南海争议所产生的具体问题;第三,在解决问题的长期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克制,防止事态复杂化;第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第五,坚决反对外来势力横加干涉,反对将南海争议国际化、多边化、扩大化。

孙哲(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以战止战有一定问题,因为倘若中国最后果真采取诉诸武力的方式时,很难判断是不是出于发觉对方有侵略中国意图的前提下,继而先发制人。但中国若在南海问题上能诉诸法律,并赢得漂亮时,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针对南海问题,中国应该出台三层战略。第一层要超越南海,建立大南海概念,包括在马六甲海峡保证中国能源安全,与他国合作进行海上救援、演习等。第二要出台南海问题白皮书,证明哪些是属于中国的领土,保证其他国家无害通过南海。第三是对有争议的岛屿采取共同开发的具体计划,以及将周边国家的传统习惯放在何种考虑。

李杰(中国海军军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有必要发展我们海空力量,加强南海周边法治建设,制定临海专属经济区等相关法律,加强海上执法力量。

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上坚守的原则应是守住底线,搁置主权争议,共同开发,其破解之道在于打破现有的惯性思路。现在海内外华人圈都涌现了很多新的思路,具体涉及到多个领域,如海洋公共产品、海洋海路的检测、海啸的预警、打击海洋犯罪等方面。只要中国持之以恒,把南海地区看成是一个争取的对象,那么在这个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一定会稳健地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并且有利维护东亚的海洋秩序、安全秩序。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