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每周镜报》周刊
乌媒称,今年11月奥巴马总统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亚太,白宫官员随即开始积极行动。最近10年来,美国一直忙于全球反恐战争,亚洲力量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是中国影响力迅速加强,逐步填补了美国人留下的真空。此前美国对亚太的注意力有所下降,为中国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使中国得以增强自己的潜力,加强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存在,并且通过积极的外交努力巩固这一地位。直到近年来,中国越来越积极地动用海军,扞卫自己的海洋利益,才令美国提高了警惕。
最近5年来,中国海军实力迅速提升,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装备了许多能在远洋行动对抗他国海军的新型舰艇和武器系统。今年中国拥有了首艘航母“瓦良格”号,并且开始新一轮海军舰队换装进程。预计到2015年,中国海军可能拥有一到两支航母编队、多艘新型支援舰、护卫舰、巡洋舰,以及反舰导弹系统、通信和情报系统。高度警惕的美国迅速行动起来。美国国会研究机构11月份起草专题报告,探讨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应对中国海军,乃至中国军队整体实力的增强,并将其作为美国国防战略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任务。美国专家认为,随着美国军事地位的削弱,一些地区国家在对外政策中越来越倾向于认同中国的立场,结果导致美国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削弱。
乌媒称,以前美国军界和政界对中国取得的成就只是感到惊讶和好奇,现在却感到不安和忧虑,担心美国在危机条件下无法适当应对中国实力的增强。这样下去,不仅会面临维持亚太地区现有力量平衡的问题,而且还可能面临台海紧张局势升级的潜在危险。美国军方认为,中国海军当前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阻止美军干涉台海冲突,减少美军介入的任何机会。尽管现在台海冲突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台湾政治力量越来越积极地倾向于回归祖国大陆。实际上,中国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保障台海安全,避免美国军舰干涉的任务。现在中国海上利益区还在向东向南扩展,甚至引发了在东海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以及在南海问题上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磨擦。所有这些都制造了地区紧张气氛,毕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要道,每年往来货物价值5万亿美元。显然,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非常清楚,只要能控制和确保这些航线的安全,就不仅能在经济上获益,而且还会得到扩大地区影响,甚至全球影响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令人担忧的是,亚太地区至今没有一个类似的集体安全体系,没有能够承担维护地区稳定责任的统一的地区组织。因为20世纪下半叶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非常强大,根本没有集体解决某些问题的需要。而在21世纪,美国的影响力开始削弱,而地区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乌媒称,在确定重返亚太战略之后,奥巴马11月份对亚太国家进行穿梭访问,并在印尼巴厘岛参加东盟峰会,举行18国领导人会议。东盟峰会是亚洲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论坛之一,由东盟9国在2005年倡议成立,现在俄罗斯、美国、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也已加入。实际上,俄、美都是从今年才开始参加东盟论坛的。此前美国拒绝签署友好合作条约,拒不承担不在地区使用武力的义务,一直未能参与东盟峰会。而且倡议成立东盟的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不赞同接纳美国,这一立场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但是现在,东盟成了奥巴马正式宣布白宫重返亚太新战略的讲台,今后可能被美国利用,谋求改变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美国要求关注中国南海自由通航问题,减少自由贸易干扰,坚持把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结合起来考虑,特别是南海领土争端、朝鲜核问题、海盗问题等。
与会的中国领导人立即发表声明,坚决反对第三国以任何形式干预南海争端,强调这一问题将由中国在双边基础上解决。中方批评美国把南海问题提到东盟峰会议事日程的企图。美国声称,美方只想确认美国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强国的立场,并不想令中方不愉快。但是中方显然并不认同这种辩解。
乌媒称,美国重返亚太巩固地区霸主地位的战略显然是严肃的。美军已经开始加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计划从明年起开始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港部署2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增派军舰和飞机。2016年前还将在澳大利亚建成一个美国海军基地,主要定位于南亚地区的行动,控制海上交通线。美国还有可能在澳大利亚岛屿上建空军基地。另外,美国还倡议与澳大利亚、印度组建三国联盟,声称此举并不针对中国。但是实际上,这种地缘政治联盟的实质就是包围中国,与2007年大肆宣传的美、日、澳、印联盟如出一辙。当时,由于日本和印度立场不一致,这种地缘政治联盟未能实现。现在,美国战略家们成功推动了旨在包围和遏制中国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设。在美澳印三国联盟中,最为关键的是美澳联盟,因为印度一直到最后时刻也并不倾向于加入这种联盟,不愿与中国过分争执。但是12月初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澳大利亚政府显然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突然改变立场,不再因印度没有签署《核不扩散条约》而拒绝向印提供铀燃料。
美国仍不放弃日本参与反华地缘政治联盟的想法。
乌媒称,令人惊讶的是,对于美国近期所做的一切,中国的反应相当谨慎。中国外交部甚至欢迎美国加强与地区国家友好关系的努力。只有中国军方在打破长时间的沉默后指出,美国企图加强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是冷战思维残余的反映,可能破坏伙伴国家之间的信任。中国希望与美国加强战略对话。至于包围和孤立中国的威胁,最近60年来一直是美国的亚太地区政策之一,显然已经不能再对中国产生任何影响。
专家们认为,中方之所以谨慎反应,是希望保持中美良好关系。明年初中国国家副主席将访美,讨论两国关系前景问题。美国即将进行总统选举,中国不想让美国政界对立各方再次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再打中国威胁牌。如果失去了中国牌,美国军界和政界倡导的重返亚太新战略就将失去应有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敦促美国放弃冷战思维,不再企图像当年对待苏联一样对待中国。
围堵中国行不通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9日刊文称“遏制中国再遇挫折”。文章建议美国不要在中国的邻国中寻求遏制中国的共识,并称“在亚洲扮演真诚的中间人”就可以提高美国的威望。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采访时说,这种分析的潜台词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是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小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那么中国面临的威胁将更大。
“韩国和印度绝不会参与遏制中国”
作者霍华德?弗兰奇在这篇题为《遏制中国再遇挫折》的文章中称,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事实上的同盟来遏制中国的战略看起来“很诱人”,这是因为这一战略的简洁明了,不难理解。其次,这一战略基于一个古老的原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但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战略在对付中国时从未产生过效果的原因。作者认为,首先,从中国的角度讲,在外交战略上,中国会充分意识到被周边国家围堵的危险性,从而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除这个同盟的武装”。其次,全球化的作用也使传统的遏制战略行不通。文章分析说,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发动机”,加之中国经济的开放性,这一切已经使世界与中国建立了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许多国家,更别提那些中国的邻国了,它们都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
包围中国的战略遇到麻烦的第三个原因是:像韩国和印度这样中国关键的邻国是绝对不可能去遏制中国的。韩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对抗这个传统上对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邻居的。韩国明白,它需要中国来帮助它实现朝鲜向更和平、更开放的方向转型。再来看看印度,如果说韩国从历史上看还有一种“平衡者”情节的话——即在大国中保持平衡,不特别倾向于任何一方,而印度本身就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未来的全球性大国。基于这一因素,再考虑到印度有着根深蒂固的“不结盟”思想,指望印度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其他人身上是不可能的,让它去遏制中国就更别提了。
“中国与邻国关系已经足够紧张”
接着,该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了为什么传统的遏制战略在对付中国时遇到“困境”。从理论上说,遏制战略有效的一个前提就是:同盟与被遏制对象之间的矛盾能够进一步激化,这是遏制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动力之一。但弗兰奇称,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不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中国与其重要邻居之间的关系已经足够紧张,以致于没法再通过使中国与它们之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来获取利益了。”
弗兰奇分析说,自从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境战争以来,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潜在的对手在领土问题上就从来没达成过任何妥协。再看看中国的东北方向,中国面临着与朝鲜和韩国的“高句丽问题”。东边,中国与日本有着东海油气田等问题。弗兰奇显然认为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他在文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京与其邻国的所有争端在人们看来居然似乎都是‘可控的’”。作者还认为,华盛顿对穆斯林极端主义总是吵吵嚷嚷,但是如果看看中国,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中国的疆独势力毗邻极端不稳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并且他们极端仇恨北京。不仅如此,作者还认为,从长远来看,资源丰富而人口却在持续下降的俄罗斯也会对中国会保持高度警惕。
文章称,“与在中国的边境寻找遏制中国的‘共识’相比,华盛顿有着更好的机会。”弗兰奇认为,中国与其邻国的对抗并不是在减少,如果北京不接受更多的让步,邻国对他的不满只会不断增加。正因为如此,如果美国扮演“真诚的中间人”角色,给地区紧张局势降温,再辅以国际体系的力量,美国的威望就会得到提高。
周方银:潜台词是对华实施软遏制
“该文章对美国利用传统的遏制战略对付中国的评价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它的出发点依然是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敌人,还是带着敌视的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与现实也不太契合。”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这样评价《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这篇评论。
周方银说,长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都是用构筑军事同盟这种传统的遏制战略来对付中国,这样,美国就必须向同盟内国家提供足够多的好处。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避开“军事”这一话题,通过发展经济这一“非零和”的手段破解了美国的围堵战略。因为中国的邻国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获得了重大好处,而反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伙伴,这些年来被绑在美国的反恐战车上,几乎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长期来看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为继的。周方银也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作者的分析在现实中仍然会碰壁,因为他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中美关系依然是敌对关系,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崛起,中国不认为自己是美国的敌人,而且在美国人自己看来,中美关系也远非敌友关系这么简单。
但周方银也强调说,这种论调对中国来说用心更加险恶,它的潜台词就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他分析说,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真正担心的也正是如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些“小问题”上,通过炒作这些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对中国的威胁将更大。所以,针对这种趋势,中国尤其需要保持警惕,要提高应变能力。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