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3万亿

来源:中国证券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19:34:59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6日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万多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全年新创造就业岗位达70万个。中国海洋经济正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

页面导读:

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召开 今年海洋生产总值4万亿

发改委:将研究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浙江舟山:舟山电力誓当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官”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通过评审

海洋经济发展走向多元

“三大引擎”勾勒我国海洋战略多元发展格局

券商报告

方正证券:海洋工程十二五规划将出台 重点关注4龙头

东北证券:《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利好浙江港航板块

国都证券:海洋战略的大机遇,重点关注细分配套龙头

方正证券:海洋工程扬帆起航,再演船舶振兴之辉煌

国家海洋局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4.3万亿

新华网北京1226日电(记者 罗沙)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26日在京表示,据初步估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4.3万亿元。

刘赐贵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国家海洋局进一步密切了同沿海地区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共同落实“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部署,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动沿海地区区域开发开放,使海洋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据初步估算,2011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将突破4.3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3.1%,全年新创造的就业岗位将达70万个。

刘赐贵说,为助推沿海经济发展,国家海洋局2011年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安排了2万公顷的海域用于填海造地,启动25个海域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资金总额5.6亿元,公布了176个可开发利用的无居民海岛,选划了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新批了7个临时海洋倾倒区,减免了34个公益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金共达7552万元。

他同时表示,维护领土主权和战略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作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2011年国家海洋局继续开展了全海域定期维权巡航执法。监管重点是外国在我主张海域进行的非法油气勘探开发、海洋测量、军事侦察活动。为我油气田安全作业及油气勘探提供护卫护航。地方参与维权执法的机制更加成熟,辽宁、江苏、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市分别参与了今年的维权执法巡航。

刘赐贵表示,目前我国海洋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管理难度加大,海洋宏观战略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二是用海矛盾突出,海洋综合管理和服务的理念、方法与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三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任务艰巨,支撑海洋事业发展的科技创新、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进一步加强;四是海洋权益斗争激烈,维护海洋主权和深化国际合作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

发改委:将研究制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23日在南宁表示,明年将把促进海洋事业发展放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海洋事业全面发展,并适时研究制定促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范恒山在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合作座谈会上说,明年将把促进海洋事业发展放在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海陆统筹发展,以抓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为突破,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范恒山提出,将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统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综合保护开发积累经验。

他表示,明年将继续指导山东、浙江、广东等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大力推进浙江舟山新区建设,研究提出福建、天津发展海洋经济试点的意见,并将适时研究制定促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工作不断深入。

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同等重要。范恒山表示,将依据不同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式,加大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和安全屏障,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还将深化海洋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浙江舟山:舟山电力誓当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官”

20111216日,舟山六横凉潭岛武港码头内机器马达隆隆作响,装卸船机、堆取料机、皮带机等设备依次启动并正常运行,标志着我国最大的铁矿石中转港浙江舟山武港码头空载联动试车一次性成功。

看到调度自动化系统上武港变负荷数值稳定地跳动,武港码头启委会的现场总指挥费建平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参与武港码头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众多,工程的地理环境特殊,如何满足正常的建设施工用电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舟山电力局带来的高效优质供电服务则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武港码头建设工期长,时间紧,面对的海况较为复杂,供能问题一直是困绕项目顺利推进的制约因素。自项目开工以来,舟山电力局同志们的辛勤付出,为工程的按时竣工验收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充分展现了电力铁军的风采。”舟山武港码头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茂清由衷地赞叹道。

武港码头的建成投产是舟山临港工业迅猛发展的真实写照。自今年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舟山群岛新区以来,1-9月份舟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临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2.2亿元,同比增长22.2%。预计“十二五”末,舟山港域将新增25个到30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新增吞吐能力达2亿吨以上,从而使货物总吞吐量超过4亿吨,运力保有量达600万至800万载重吨,大宗商品交易额达1千亿元左右。届时,舟山港域将成为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

在这场汹涌澎湃的海洋经济发展热潮中,舟山电力局主动作为,始终当好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先行官”角色。在持续打造输配电统筹、城农网协调的坚强海岛智能电网的同时,不断前移优质服务关口,并在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内首推“工业园区电力服务站”工作模式。先后推出了几十项助企惠民举措,优化业扩工作流程,不定期地深入临港企业调研指导,开展了优化用电、负荷调配、技术指导和检修援助等一系列工作,真正实现了优质服务的“零距离”,为舟山群岛新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撑,也为舟山海洋经济的腾飞安上了一对坚强的“翅膀”。

“武港码头自2008年立项以来,开展进度顺利。这中间离不开舟山电力局的大力支持。从项目的可行性调研之初、中间检查、乃至最后的竣工验收,舟山电力局的同志都是尽心尽责,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在采访中,武港码头相关负责人连连惊叹于项目配套服务措施的完善。

为实现武港码头35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的顺利安全并网,从而为武港码头工程后续建设及正式投产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舟山电力局调度所对此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反复的计算论证。

“武港码头输变电工程报装容量2×20MVA,而凉潭岛原有居民用电规模较小,因此需要邻近110kV虾峙变的接入。其中的线路工程分为海缆和路缆两部分。由于凉潭岛与虾峙岛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这也是影响码头输变电工程建设的难点。”在谈及过往武港码头施工建设用电协调工作经历时,舟山电力局客户服务中心安全服务科科长徐峰坦言自己已经记不清是第几趟来到码头的建设施工现场了,也记不清自己主持了多少次的现场协调会议。从舟山本岛出发去凉潭岛的路程需要倒三趟船,单程耗时近二小时。虽然,自己工作包里的晕船药一直常备着,但是每每下船都是脸色苍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缓过神来。“客户需求即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个大个子憨憨地说。

“武港码头输变电工程从建设完成、到调试运行、再到最后的联动试车,虽然只有半个月时间,但是其中的调度工作可谓点多面广,涉及了自动化信息对点、通讯设备安装、保护定值计算、启动方案编写等等。”舟山电力局调度所运方科科长王栋介绍道,“这些工作都将直接关系到武港码头输变电设施今后的正常运作。”

也就是在这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王栋带领着科室成员仔细专研了武港码头相关的数十份各类输变电工程建设资料,并编制了详尽的启动方案,从调度命名与编号、设备启动范围及设备参数、启动操作步骤等几方面,为武港码头输变电工程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也为其正式启用提供了可靠、准确的“路线图”。

据悉,舟山武港码头是由武钢集团控股,并与浙江宁波港集团、浙江和润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完成,总投资达24亿元。该码头占地700余亩,拥有25万吨级兼30万吨级接卸泊位1个,5万吨级装船泊位1个,1万吨级江海直达装船泊位2个,预计码头年吞吐能力可达3000万吨。舟山武港码头不仅是武钢集团首座自有的中转码头,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中转码头。

[NextPage]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需求量居高不下,进口海外铁矿石逐年递增,致使沿海港口通过能力日益紧张。“舟山武港码头的建成,不仅充分满足了武钢进口铁矿石中转的需要,也将为我国钢铁企业原材料的安全供应提供有力保障。”武钢集团宣传部主任白方表示。

方正证券:海洋工程十二五规划将出台 重点关注4龙头

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实施力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化的专项工作。

我们认为国家《海洋工程十二五规划》有望于2011年底2012年初出台,将对主力海工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配套设备等方面均提出了细化目标支持海洋工程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海工装备全球占有率约5%-7%,年市场规模约为200余亿元。按2015年我国全球占有率有望达到20%,海工设备占油气投资25%计算,届时我国海工装备年市场容量将超过210亿美元,相当于当前的6-7倍,未来5年复合增速40%以上,空间广阔。我们根据前景、弹性、业绩3大条件来选择公司,对海工主力装备与配套企业重点推荐振华重工;还建议关注润邦股份、中国重工、中集集团。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通过评审

126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评审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区划》通过评审。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宏声出席会议并讲话。

评审委员会认为,《区划》科学评价了我国管辖海域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现状,统筹考虑了国家宏观布局和沿海地区发展战略,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划分了农渔业区等8类海洋功能区,提出了强化海域综合管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维持基本渔业用海、合理控制围填海规模、保留后备空间资源和开展整治修复6项约束性指标,确定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海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保护方向,明确了29个重点海域的发展战略、开发保护方向和主要功能,并据此制定保障《区划》实施的政策措施,是沿海地区海洋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

海洋经济发展走向多元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作为巨大而富饶的资源宝库和各国利益拓展的新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目标之一。近来,多国在北极地区频频动作,沿海国家不断寻找开辟新航线,都是受海洋经济利益的驱使。海洋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

海洋经济发展由来已久。国际范围的海洋经济现象,至少应追溯到古代东地中海周边腓尼基人和雅利安人在海上的经济交往。当时的海洋经济更多地具有“亦盗亦商”甚至“以盗为主,以商为辅”的原始形态。欧洲中世纪后期北欧维京海盗的海上和沿海洗劫,东西地中海城邦国家的海上贸易线路和港口的争夺战,都表现了海洋经济发展较为血腥的一面。伴随着北欧汉萨同盟的建立和壮大,南北欧通过荷兰和英国的贸易口岸实现了海上及沿海经济贸易融合,展示了海洋区域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发展轨迹。16世纪以来,通过葡萄牙和西班牙探险者开拓海上航线、荷兰建立海上贸易线路与海外殖民地,以及英、法等国推进海洋战略据点建设,“宗主国—殖民地”跨海国际经济贸易格局逐步形成,海洋经济发展开始表现为大陆之间更大尺度的所谓“大航海时代”的海上经济交往。

随着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新调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参与和推动海洋经济与贸易活动,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国际组织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进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经济发展手段的革新,拓展了其活动范围和层次。近年来,以可持续发展为基调的高技术经济、生态经济、环境经济等新概念的提出,为国际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海洋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升级是目前各国关注的重点。作为海洋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海洋产业集群的主要部门包括航运、船舶制造、海事设备、海洋港口、海事服务、离岸服务、捕鱼等,广义而言,还应包括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内陆航运、海事工程等部门。英国伦敦海洋服务产业集群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为提升集群的全球竞争能力,其金融业产业集群正在鼓励涉海公共和私有部门之间在本地和全球进行交流与整合,设立集群协调机构,并努力形成海洋产业集群信息一体化网络。

由于海洋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行海洋空间规划,旨在通过整体规划协调和规范沿海地区、海洋港口区及相关海域的海陆利益相关者,促进和实现海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立国家海洋创新体系也是不少国家正在进行的有益尝试。20世纪90年代以来,需要各相关国家共同支持和参与的全球性海洋观测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深入发展。加拿大积极推进的“海王星”海洋观测站计划,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底有线局域网,其所拥有的持续实时观测海底、板块规模调查等技术在提供持续动力和远程仪器控制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加拿大在该项目的研究、优化运行和商业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并且已经开始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等开展国际合作。

“三大引擎”勾勒我国海洋战略多元发展格局

新华社记者柴骥程 张遥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三个试点省,浙江、山东、广东在正于此间举行的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上齐齐亮相,通过展示、交流等方式共谋发展大计。相关专家认为,三位“排头兵”如同“三大引擎”正在勾勒着我国海洋经济多元发展的格局。

一条完整的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已经形成

正在浙江宁波举行的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吸引了包括政府官员、专家、中外投资者在内的数千人参加。走近东道主浙江省的展厅,“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清晰可见。

据介绍,依托全国最长海岸线和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浙江正在规划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贸易基地、国际集装箱物流基地,同时配套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等。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区域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地。”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亭说。

近年来,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省份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并于今年相继批复了相关发展规划。

今年7月,我国唯一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浙江省舟山市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内首个群岛新区,是继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之后,我国政府批准设立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

概览中国海洋经济版图,北起辽宁沿海经济带,经天津、上海、福建等多个省市,南至海南国际旅游岛,一条完整的沿海区域蓝色经济带已经形成。

“三大引擎”寻求差异化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遍地开花”,有关“一拥而上”“重复建设”的担忧也随之而至。

“尽管都是海洋大省,但以山东和浙江为例,发展海洋经济的规划布局明显不同。”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宋军继说,“浙江以海岛为特色,舟山群岛新区正在打造的国际物流岛将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核心,而山东以数量众多的海湾著称,复合型水产养殖、制造业、旅游业等等,将会成为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领域。”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等6市及其他部分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战略定位瞄准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等多个领域。

“相较于其他沿海省份,山东具备占据全国总量近一半的海洋科研资源,有条件开展海洋科研。从地缘优势而言,山东将继续发挥与韩国、日本的密切联系,中日韩区域的开放合作将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取得明显效果。”宋军继说。

而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将构建“三区、三圈、三带”海洋综合开发新格局。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党委办公室主任汤亚虎对记者表示,过去说起广东海洋经济,最先想到的是广州、深圳、珠海这些传统优势区域,而如今包括粤东、粤西在内的广东省全部海域和14个城市全都纳入了发展规划,“这意味着整个广东省将依托海洋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发展。”

通过开放型的经济形态融入世界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也成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突出特点。国务院在关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广东创新合作方式,加强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对接合作。在一些研究者看来,通过辐射东南亚加深国际融合与协作,将成为未来广东经济再上台阶的有力驱动。

统计数据表明,海洋经济的带动力量已经开始显现。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3.8万亿元,较“十一五”初期翻了近一番,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10%。从就业层面看,“十一五”末期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350万,其中新增涉海就业570万人,这意味着沿海地区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涉海就业人员。

“中国海洋经济正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密集型转变,区域间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具有重大意义。海洋经济发展带来的沿海区域辐射与合作还体现出,中国正在积极通过开放型的经济形态融入世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