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记者,参加了北大的一个公共政策课程,和来自中国中央政府、省市政府的领导,成了同学。由于是同学关系,而不是官员和外国记者的关系,因此讨论和交流变得有趣。他把自己的经历发表在新加坡的《海峡时报》上,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打交道,如何做到不对抗是个挑战。
这些领导干部,很关心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于是请这位外国同学谈谈世界如何看中国。他说,西方人担心崛起的中国威胁由西方建立的国际体系,东南亚国家担心日益自信的中国,他还引用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话:大国仁,小国智(大国以仁,能以大事小;小国以智,能以小事大)。
北京的同学则很爱国,对这位老外同学说,中国人觉得,无论是跟小国还是大国打交道,都受到不公平对待。他的结论是,日渐崛起的中国对别国友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也需找到智慧,懂得如何与中国打交道。
中国人感受到不公正对待并非一点根据都没有。
近日,美国、日本和印度举行了首次三边安全会议,讨论东亚安全问题。
虽然公开谴责此类举措体现“冷战心态”,但中国和周边国家和平解决纠纷的努力一直在继续。《印度快报》
能够通过谈判解决纷争,而不是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的作为应该得到尊重和赞赏。问题在于,崛起中的中国,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被国际社会夸大或者误读。最近,有报道说,塞舌尔邀请中国在其境内建立军事基地,国防部对此并未予以肯定,而是表示会考虑让执行护航和其他远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只,在塞舌尔和其他国家的合适港口进行补给或休整。
对此,美国之音中文网撰文提出疑问——中国有必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吗?一位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认为,中国打击海盗的工作做得比较出色,使用外国港口进行补给也很正常。但他认为,中国一些人鼓吹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则不切实际。
他说:“中国国内的一些战略家情绪有余,实际情况考虑得不够。中国把自己的军力延伸到非洲的东海岸,那么就必然会引起美国或者印度过度反应。这些东西现在都没有必要。我觉得现在中国很多人头脑发热。”
这话很多人不爱听,但不妨作为一家之言,平心静气想想也无坏处。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