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美军参加联合军演
俄罗斯之声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反华三国同盟》。摘编如下:
本周,在华盛顿举行了美国、日本和印度首次副外长级三边磋商。外交官们讨论的一个主要话题是中国在亚洲和整个世界不断增长的军事政治作用。
8月份,美国、日本和印度的专家们已经在非正式场合讨论了这一问题。在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组织的会晤上,与会人一致认为,中国崛起是所有三个国家的共同担忧。在成果文件中指出,中国对武装力量进行快速现代化改造。而且,在专家们看来,中国的国防计划缺乏透明度。中国在互联网和太空越来越积极的活动,北京在解决全球和地区问题上越来越具进攻性立场。首先是中国同邻国的领土纠纷问题。
现在已经清楚的是,美国智库中心组织的会晤实际上是启动了美国、日本和印度的正式对话新模式。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佳宁认为,尽管美国、日本和印度的三边磋商没有引起过多喧哗,但启动对话新模式十分重要。已经宣布,下一轮磋商将于2012年在东京举行。在华盛顿举行的会晤突显出世界大国在亚洲不断加剧的竞争。印度参会并非偶然,它和中国一样,越来越多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谢尔盖·卢佳宁认为。
他说:“会晤的本质在于,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印度寻找能够抑制中国的政治和外交资源。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新三角。在这里,美国和日本的存在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它们是盟国,有安全条约。但印度在亚太地区的利益相对较低,印度出现在这个三角里说明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印度和中国的双边关系至今未能实现完全正常化,存在领土争端。而且,印度站在同中国在南中国海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一边。印度还表示,计划加强自己在太平洋的军事存在,这使中国感到不满。换句话说,客观因素促使印度向日美同盟方向漂移。
北京大概谨慎对待三边磋商。建立三个强国同盟的预期和美国越来越积极地在亚太地区活动是对中国的挑战。谢尔盖·卢佳宁认为,一个可能的反应是争取同印度实现关系正常化,以便印度脱离美日抑制中国的政策。或许,中国会软化接收印度成为上合组织成员的立场。如果印度加入这一合作组织,除了很多其它优势之外,还能断送美日印建立反华三国同盟的计划。
美日韩难建“三国同盟”
美韩黄海联合军演刚刚结束,为期8天的大规模美日联合军演又于日前粉墨登场。有分析人士指出,美日韩显然有意借韩朝炮击事件大做文章,试图组建“三国同盟”以威慑朝鲜。然而,由于美日韩三方在半岛问题及己方利益上各有算盘,这种目前尚处于雏形的“同盟”关系,其实并不稳固。
硬双边软三角的“同盟”
事实上,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通过海外驻军、签订防卫协定等方式,实现了在亚太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由此逐渐形成了所谓的美日韩“军事同盟”体系。而通常所说的美日韩“军事同盟”,由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即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两个军事同盟各自内部联系紧密,但两个军事同盟之间却较为松散。军事专家普遍认为,“硬双边、软三角”,才是东亚地区美日韩“军事同盟”的基本特征。
虽然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在各自内部均联系紧密,平时美日韩三国之间却仅就朝核问题进行过工作级的防务磋商。每年美日、美韩之间都会进行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但美日韩三国从来没有一起举行过真正意义上的军演。此次韩日派出观察员的方式,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美日韩组建“真正的同盟”关系的第一步。
已形成军事打击体系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在美国的牵头下,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已经在亚太地区形成了一套军事打击体系。在大批海军陆战队准备撤离冲绳的同时,美陆军第一军司令部将从华盛顿州的刘易斯堡基地搬迁到日本神奈川县的座间兵营,并将成为能指挥驻日美军海陆空联合作战的多功能应急司令部,从而大幅提升美日军事同盟对周边事态的应急反应能力。
美韩军事同盟则更有针对性。据披露,美韩制定的以朝鲜为假想敌的“5027作战计划”,已经将美日军事同盟列入其中。按照美韩设想,在美韩启动“5027作战计划”后,日本海空自卫队将根据有关协定予以协助,包括提供日本本土海空基地和后勤保障、出动舰艇实施海上封锁、参与扫雷行动等。假想战争最高峰时,美日韩“军事同盟”投入的总兵力将超过100万人,各型战机4000余架,包括数艘航母在内的各型舰艇300余艘。
美韩于1971年正式制定所谓“5027防御作战计划”,该作战计划历经10余次修订,一直沿用至今,被美韩视为双方军事同盟的重要基石。
韩日之间“疙瘩”难解
分析人士指出,美日韩组建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军事同盟,是美国非常乐于看到的,然而,要想让它成为现实,难度还相当之大。2006年3月,美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廉·法伦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曾建议,美国应突破现行的与日本、韩国分别建立双边同盟关系的体制,推动建立“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但是,由于日韩之间的历史问题、民族矛盾以及现实岛屿主权争端,美日韩三边军事关系始终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日本从历史上一直就在“觊觎”朝鲜半岛,韩日岛屿纠纷至今无果。这次美日联合军演邀请韩国以观察员身份去参加,但当日美进行岛屿防卫演习这一阶段的时候,韩方观察员断然拒绝观摩。显然,由于韩日存在岛屿主权争端,对于日本拉美国所搞的这种小动作,韩国相当不悦。此外,韩国总统李明博此前宣布要推迟原定的访日行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愿在这一敏感时期让外界感觉韩日之间的关系太过密切。分析人士认为,韩日之间的“疙瘩”解不开,美国期望的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就无法真正组建起来。
可能以磋商机制结盟
在处理与美关系问题上,韩日两方也各怀心思。无论是日本还是韩国,在试图增加综合国力的同时,都并不甘心充当美国的附庸。对于美国借助与韩日联手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深层用意,韩日也完全清楚。而基于各自的利益,三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也存在意见分歧。
此外,韩日也一直暗中展开较量,试图己方与美国能够更加“贴近”。过去美国在阐述东亚安全战略时总在强调“美日同盟是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的基石”,日本也以此为傲。如今,配合美国的亚洲新战略,华盛顿高层又一再强调实践对“东亚盟友们”的安全承诺对美国亚太政策的重要性。而这所谓的“东亚盟友们”,不再单指日本,已经也包括了韩国。对于美国的微妙变化,日本在心理上其实颇有点酸味。
事实上,在组建三国军事同盟问题上,美国和日本显得更为热心,但韩国一直反应谨慎,卢武铉执政时,韩国就曾坚决拒绝美日的相关提议。李明博上台后,虽然路线更加亲美,但迫于国内压力,在三国同盟问题上也不敢一口承应下来。分析人士据此指出,美日韩三方在特定的环境下可能暂时搁置固有矛盾站在一条船上,但三者在多个问题上的根本利益不一致,结成三国同盟的倾向却无法长久,也很难巩固。美日韩曾宣布要构筑一个磋商机制,以应对朝鲜半岛局势。分析人士认为,这种仍在拟定中的协商机制,可能是未来美日韩保持松散的同盟关系的一种可选择的形式。
半岛问题上盼与华合作
美国《华尔街日报》8日撰文指出,美国在与日韩加强联盟关系的同时,也在力图约束这两个亚洲盟友,以避免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8日访问韩国时称,美韩双方在研究常态军事演习或常规演习时都应注重大局,两国须谨慎研究未来的军演,不要制造紧张局势。分析人士认为,美方的这种审慎态度表明,对于朝鲜半岛问题,美国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在其中的“关键性作用”。
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召开前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谈论朝鲜半岛局势。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存在着“双面思维”,一方面,通过三方避开中国开小会向中方施压,另一方面,美日韩也认识到,在半岛问题上,它们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专家认为,美日之间,美韩之间的盟友关系无论多么紧密,有时也无法替代中美之间的合作,这在朝鲜半岛事务当中尤其明显。这也同时表明,中美在很多问题上,特别是攸关东北亚地区的问题上,只有对话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三国同盟” 打压中国影响力
美国、日本、印度政府19日在华盛顿举行了首次三边对话,议题虽有意模糊指向“有共同利益的地区与全球性问题”,但《华尔街日报》一语挑明:“中国是三方未说出的潜台词”。
印度已成美日南海战略的要角
由于美国、日本、印度相继介入南海事务并大有联手作局之象,三国此次围绕亚太地区问题尤其是海上安全的首次三方对话,备受各方关注。
美国国务院19日发表声明称,当天举行的三边对话由美国国务院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特·布莱克和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共同主持,主要议题包括海上航线安全、人道主义救助及反恐。
声明称,三方会谈“坦诚、全面”,增进了三国之间“共享的价值观与利益”,标志着三国间一系列磋商的开启。
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19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会谈后表示:“美日确认两国正在加深同印度的战略关系。”
长久以来,日本和美国一直在敦促印度举行三边会谈,并不断向印度施加影响,称印度为“亚太地区一个长期、坚定的盟友”。希拉里7月访问新德里时明确表示,美国支持印度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亚太地区)发挥更大作用和影响。
此次三方对话之前,三国都展开了密集的外交穿梭。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亚洲之行中强调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存在。希拉里随后访问缅甸,又寻求加强与澳大利亚及印尼的关系。印度与日本、与越南近期也都有高层互访。其间,日本与印度决定重启双边核能协定谈判。日本首相野田佳彦本月还将访问印度。在与越南签署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的协定后,印度已实际介入了南海争端。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美国一向在亚太地区发挥着稳定作用,但迫于当前国内经济情势,不得不越来越依靠各地区盟友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因此鼓励印度在东亚和东南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印度也愿意见到日本在亚太安全中发挥中心作用。
据悉,美日印三国有意定期轮流主办三方会谈,甚至考虑今后将会谈升级为部长级会谈。三方19日共同宣布,第二次三边对话将于2012年在东京举行。
制约打压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
对于美国高调主持召开被视为“战略防华”的美日印首次三边会谈,有舆论认为,此举似乎有意对在东海、南海及印度洋扩大影响力的中国形成制约或打压作用。
玄叶光一郎19日在与希拉里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在亚太地区,日本、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对确保地区和平至关重要,建议日、美、中之间举行三边对话。希拉里称,美方支持日本外相这一建议。
印度外交秘书兰詹·马塔伊11月时也曾向美国建议,举行印度、美国和中国参加的三边对话,解决地区问题,并称三国的接触有助于维护亚洲的稳定。
有消息称,为求在东海、南海及印度洋对中国形成全面制约,美、澳、印三边对话也在酝酿之中。
有国际问题专家分析称,不论是美日印、美澳印,还是中美印或美日印越,各方之所以乐于加化现有联盟或创建新联盟,目标无非都是为了放大、突出自己在亚太的影响力,对处在成长中的中国形成强大的现实上或心理上的打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削减中国壮大进程中对全球及亚太政治经济秩序形成的现实冲击。
美国加速推进“重返亚洲”战略
美日印首次三方对话,是奥巴马在亚太经合组织檀香山峰会上做出重返亚洲姿态后的一大具体行动。有分析称,美国主持召开三边对话,意在加速推行其“重返亚洲”战略。
奥巴马2009年上台以来,美国外交重心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亚太。
2010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争端,重塑与日、韩等国的同盟关系,宣告“美国归来”。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外交更开启了所谓“亚太时代”:奥巴马首次正式参加东亚峰会,希拉里第十次出访亚太、发表第五次亚太政策讲话、历史性地出访缅甸,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角色成为“美国外交重点再平衡的核心”。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