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大学网站刊登了其中国军事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题为《中国海军:能力与角色转变》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受益于军费预算增长和国内造船能力的发展,中国海军现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报告分四部分从多方面对中国海军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首先回顾了世界上过去与现在的九个大国崛起时的海军发展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崛起过程中海军的发展情况,来探讨崛起大国的海军发展规律,从而为分析中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在此基础上,报告重点关注了亚太地区各国海军发展的发展情况,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这是中国海军发展的地区大环境,影响着中国的海军发展。报告第二部分讨论了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海军自身角色和责任的转变和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文章第三部分则对中国海军的装备,以及人员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另外,本文还对解放军海军在解决台海问题上的作用与海军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报告从五个方面回顾了15世纪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的一些海军强国的海军发展历程,对海军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五个问题是 1)之前的大国在崛起时如何看待和使用海军;2)引发各国展开海军现代化的原因及海军现代化的目标;3)发展海军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4)什么因素能够引发海军军备竞赛或使军备竞赛难以发生;5)如何依据历史经验来看待当前的中印海军建设。
报告对这些国家海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介绍,葡萄牙在世纪开始建造高效的航海船只,并研究出了完善的远海航行技术。当时,凭借优于他国的航海技术;葡萄牙把贸易网络扩向东扩展到了非洲和远东地区,向西则跨过大西洋,并通过大西洋上的岛屿扩展到了巴西。它所形成的贸易网络是最早,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现代欧洲海外帝国;并且在海军的支持下,维持了五百年的时间。但对于一个人口仅为100多万,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来讲;尽管贸易商很成功,但是由于海外扩展过于广大,在一些更强大对手的排挤下,它的霸权逐渐没落。
西班牙王国在战争中使用强大的海军把阿拉伯力量驱逐出了伊比利亚,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当阿拉伯力量于1492年被完全驱逐出半岛之后,西班牙探险人员发现了美洲和菲律宾,西班牙舰队不仅想统治地中海,还想统治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接下来的300年里,西班牙海军不断与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舰队进行争斗,同时还进行了远航探险。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的部分时间里(西班牙的“黄金时期”),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现代世界上的首个超级大国。在大规模海军舰队的支持下,它从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的首个全球性帝国,它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占领了大片土地。由于未能控制荷兰,西班牙到18世界末期失去了海上大国的优势和地位;在英法争斗中,成为了法国的盟国。
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荷兰通过与西班牙的斗争取得了独立,并成为了世界上的经济和海洋大国。它经常与英国结盟,并帮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舰队。荷兰海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本土,帮助荷兰贸易在全世界的扩张。首先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荷兰发展了遍布全球的殖民贸易网络和贸易站。通常是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手中夺取位于非洲、印度洋和东亚的贸易站。荷兰发展了大规模的海军力量,并使用它们打败了葡萄牙位于印度洋的商业力量,并使用更高效的西方海军技术和作者方式。荷兰甚至还占领了台湾,并且统治了长达近40年的时间。17世纪,荷兰控制了世界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荷兰海军在17世纪前半期占领了非洲东部,直到被英国打败。到18世纪末期,荷兰的海上地位被英国取代。
法国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当时,它的经济和人口规模都位居欧洲首位,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法国海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的影响下,法国在非洲、亚洲和美国都展开了殖民活动。17世纪的法国海军非常强大和富有,能够在全球部署,并与英国和荷兰的舰队进行斗争。然而,英法两国在18世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争斗,结果是英国实现了世界殖民和海军霸权。然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仍然是海军大国。现在的法国经济规模位列全球前五,并且拥有一支中等规模的强大蓝水海军;能够进行全球部署,并与皇家海军比肩;它也是北约各国中第二强的海军。法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潜艇也让其拥有了战略核威慑能力。
英国海军到15世纪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亨利八世的海军政策。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通过与其他对手的争斗,英国最终成为了海洋霸主。英国在海军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例如1588年时,它的舰队从技术上优于西班牙舰队。英国还发展了先进的资金技术,使其能够在国家不会破产的情况下发展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英国舰队掌握了铁甲舰和远征两栖登陆舰的技术。尽管具有海军优势,但英国常常与他国海军合作,在17世纪初期曾与葡萄牙、荷兰合作,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曾与俄国合作;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曾和法国合作。英国的海军和远征优势成就了英国的殖民帝国,也使其从中获利。
但到19世纪末期,英国未能应对好同时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舰队的挑战,致使在世界上的海军地位下降。战争期间,英国极力维持自己作为世纪首屈一指的海军大国地位,但美国逐渐强大,取代了它的地位。
冷战时期,前苏联在周边部署了四支强大的舰队,并计划使用这些舰队保护自己的战略核力量,阻止北约对其本土的打击。此外,前苏联海军还肩负着拦截北约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海军实现了全球存在,拥有强大的反航母军舰和飞机,还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苏联解体之后,这些海军力量也就消失了。
俄罗斯海军当前已经显示出恢复的迹象,而俄仍然是本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美国之外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
美国建国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海军,因为贸易问题才建立了海军。整个19世纪里,美国部署了一支中型规模的海军。19世纪后期,美国海军参与了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经济上衡量,美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但是,它的海军只排世界第12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海军主要是输送军队和货物,进行反潜和打击水面舰艇作战,同时还执行封锁和护送任务。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成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潜在对手;
该报告从这些海洋大国的历史中得到了如下观点。1)海军的发展通常是大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崛起的表现。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全球或地区强国,并把海军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2)当大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崛起之后,它就会建造强大的海军,而通常它也能够建造这样的海军力量。3)一个国家只有富足和灵活才能够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4)所有崛起的大国在发展海军的过程中,都会与其他海军强国,强国或者是那些实现霸权的国家发生冲突。5)当一个崛起的大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其他强国也会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6)海军力量的发展必然会有多个目标,同时面临着多种威胁。7)所有之前崛起的国家(除了美国)后来都没落了。
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报告回答了开始提出的五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报告认为,之前的大国一般把海军作为扩大财富、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地区强国也往往持有这样的观念,这些国家主要利用海军来 1)阻止对手对本土的打击;2)保护自己的国际贸易;3)建立前沿贸易站、殖民地、客户国和海军基地;4)打击他们对手的国际贸易,封锁对手的港口和海岸;5)支持本国的陆军力量;6)与敌对海军争夺海洋的控制权;7)在一些现代案例中,部署自己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针对第二个问题,讨论和目标都源自对海军的观念和使用;所有这些国家发展海军都是因为国内资源的限制和其他需求。特别是对强大的地面和空中力量的需求,以及维持国家和帝国经济的需求。
针对第三个问题,报告认为,发展海军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针对第四个问题,报告认为,国际的富足程度,国际政治体系,公众意见,国家敌对及政府有意的决策都是引发军备竞赛的重要因素。
针对第五个问题,如何用历史经验来审视当前中印的海军发展。一句话,正常。经济和政治的大发展通常都会促进海军力量的发展,中印两国也不例外。而国家发展海军的原因则是保护领土,帮助盟国,保护经济资源和商业贸易、打击海盗、恐怖主义和非法绑架、贩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和救灾活动,向民众保证能够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大国发展海军是为了这些,而不是建立帝国的热情,夺取外国领土的期望,或者征服更多的领土;这些自然也是激励中印海军现代化的动力。
报告接着阐述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发展情况,认为亚太地区政治进行军备竞赛,而动力包括:1)中国海军的发展及立场的日趋强硬;2)美军在本地区存在的下降;3)“中国威胁”上升与美国军事存在下降,使得各国不得不依靠加强自身力量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安全;4)提高国家威望和展开军备竞赛;5)军费的增加。
紧接着,该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近些年的海军建设情况。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正由静止的陆地防御转向远距离作战,澳国防部提出了实现作战机动性、灵活性、精确打击、联合作战和网络化概念。澳大利亚正在购买两艘排水量28,000吨的“堪培拉”级两栖登陆舰,每艘能够输送1000名士兵,150辆装甲车,还能携带登陆艇和直升机;首艘有望于2013年服役。“堪培拉”级能携带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而且澳大利亚也在购买F-35战机。澳大利亚还在建造三艘Hobart级防空驱逐舰,它们将会装备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及“标准-2”防空导弹;它们有望于2013到2017年服役。该型军舰未来还考虑安装“标准-3”防空导弹。澳大利亚的六艘“柯林斯”级潜艇有望服役到2025-2030年。此外,澳大利亚和美国在2004年签署扩大海军联合作战合作的指导性声明。
目前,日本正在追求外交和防务的国家正常化,从而使自卫队能够积极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日本的安全利益已经远超东北亚和它自己划定的
同时,韩国也在发展自己海军力量。美国正计划从韩国撤出12,500名士兵,并且把分散在43个基地的剩余人员集中到位于汉江南部两个区域的16个基地。这一变化使得韩国考虑加强自己的自我防卫能力。韩国目前拥有两艘排水量14000吨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该舰能够输送700名士兵,10辆坦克,15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韩国海军将最终部署四艘“独岛”号驱逐舰,“独岛”号主要作为舰队的指挥舰,装备了数字C4ISR系统,能够实时管理和协调支援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使用。到目前为止,韩国开展的驱逐舰试验项目(KDX)发展了三型驱逐舰;KDX-Ⅰ型驱逐舰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排水量3900吨的概念验证舰,只建造了三艘。接下来的KDX-Ⅱ型驱逐舰排水量约5000吨,装备了“标准-2”Block ⅢA防空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此外还装备了国产的“玄武”Ⅲ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