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联合国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36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关注怎样才能保住人类的家园。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既表明人类追求环保的意识和层次在不断提升,也表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恶化日趋严重。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近年来,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话题中,“碳排量”“碳中和”“碳责任”等成为高频词。而低碳经济之所以受到世界性的关注,与全球变暖导致环境恶化有密切关系。
人类在过去的几百年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几乎是毫无节制地发展着。大量的建立在碳燃烧基础上的工业化,极度污染着空气、水,排放着温室气体。科学研究证实,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二氧化碳高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全球变暖造成的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不仅对沿海国家,对整个世界都是灾难性的,数亿人将面临饥饿、缺水等威胁。至于明天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大自然还将怎样“发威”?更是难以预料。想到电影《后天》中描绘的可怕的温室效应灾难也许将在现实中真实上演,相信所有人都会不寒而栗。
目前,基本得到全球认同的观点是: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多方探讨,最终的结论让人悲观:低碳经济在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远未达到离开纸面、深入人心的阶段。
想想看,因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能被自然吸收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而这肯定要涉及到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难怪日前在日本闭幕的八国集团环境部长会议,本是以围绕减少碳排放、遏制污染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等进行讨论,但遗憾的是并未能就削减二氧化碳排放设定明确的中期目标。看来是鱼与熊掌真的很难抉择,世界要想进入低碳社会,还需走相当长的路。
这条路上需要国家间的积极协作,需要各国政府、民众共同努力。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平衡。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历史责任与现实义务要平衡。据统计,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7%以上,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约0.5%。这表明发达国家在减排上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三,人类的生活观念与自然生态要平衡。要形成一个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要让大众拥有一种节制、适可而止的绿色心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起低碳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近年来,有关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类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话题中,“碳排量”“碳中和”“碳责任”等成为高频词。而低碳经济之所以受到世界性的关注,与全球变暖导致环境恶化有密切关系。
人类在过去的几百年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几乎是毫无节制地发展着。大量的建立在碳燃烧基础上的工业化,极度污染着空气、水,排放着温室气体。科学研究证实,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二氧化碳高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而全球变暖造成的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等,不仅对沿海国家,对整个世界都是灾难性的,数亿人将面临饥饿、缺水等威胁。至于明天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大自然还将怎样“发威”?更是难以预料。想到电影《后天》中描绘的可怕的温室效应灾难也许将在现实中真实上演,相信所有人都会不寒而栗。
目前,基本得到全球认同的观点是: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多方探讨,最终的结论让人悲观:低碳经济在绝大部分时刻还只是一个概念,低碳生活也远未达到离开纸面、深入人心的阶段。
想想看,因为低碳社会的基本理念是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控制在能被自然吸收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必须改变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又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而这肯定要涉及到各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难怪日前在日本闭幕的八国集团环境部长会议,本是以围绕减少碳排放、遏制污染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等进行讨论,但遗憾的是并未能就削减二氧化碳排放设定明确的中期目标。看来是鱼与熊掌真的很难抉择,世界要想进入低碳社会,还需走相当长的路。
这条路上需要国家间的积极协作,需要各国政府、民众共同努力。首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平衡。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历史责任与现实义务要平衡。据统计,自工业革命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总量的77%以上,而50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约0.5%。这表明发达国家在减排上应承担更多的责任。第三,人类的生活观念与自然生态要平衡。要形成一个低碳的生活方式,必须要让大众拥有一种节制、适可而止的绿色心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唯此,才能真正建立起低碳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绿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