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港明年上半年将正式运营 不再“有海无港”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12月13日下午,全市实施黄蓝“两区”战略,深入推进港口、北海新区建设大会,在北海新区即将建成的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举行。会上对市港航局和北海经济开发区进行了通报表彰。
伴随着滨州港建设的顺利推进,明年上半年滨州港投入运营后,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一体两翼”港口总体发展格局,届时滨州也将正式结束“有海无港”的历史。
开发240公里海岸线,提出“以港兴市”战略
滨州市是一个沿海城市,但一直以来,240公里长的海岸线、140万亩的滩涂、300万亩的浅海、255万亩的未利用地并没有给沿海的滨州带来明显海洋经济效益。加快滨州北部沿海开发建设,唤醒这片沉寂、荒凉、宽广的土地,彻底改变滨州临海不见海、沿海不靠海的历史,是历代滨州人的梦想,也是历届党委、政府的夙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滨州人就开始了建设大港、开发北部的追梦之旅。虽然1987年省政府提出:“充分挖掘北部沿海港口资源,新建和扩建港口,打通北大门”,但是直到2000年底,滨州最大的码头靠泊能力也才只有1000吨级。2003年12月6日,市委、市政府在滨州港隆重召开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暨防潮大堤开工动员大会,全面拉开了推动北部沿海大开发、大建设的序幕。
2005年“以港兴市”的战略提出后,滨州大港正式动工建设。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沿海的开发建设真正翻开了新的一页。近两年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抢抓“两区”开发重大机遇,围绕推进港口、新区建设,编规划、跑审批、争资金、上项目、抓招商,从“滨丰号”轮船顺利下水到防波堤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从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通过国务院审批到北海新区起步区框架的基本完成,从58公里的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到建在防波堤上的17公里港区一级公路整体通车,从设计库容1500万立方米的北海水库建设到投资500亿元的魏桥创业集团新材料项目落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进展。
北接天津滨海新区,南扼济南都市圈通道
随着境内高速公路、疏港公路等交通网络的日臻完善,港口腹地将快速拓展,加之临港广阔的滩涂后备土地资源,滨州港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的沿海港口。
近几年,经过不懈努力,滨州港被省政府由地方一般港口提升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并成功纳入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建设布局规划;《滨州港总体规划》(2011-2030)顺利通过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审批,将作为今后20年滨州港建设发展的总纲;滨州港海港港区21.5公里防波堤工程、3万吨级航道工程顺利完成批复立项;《滨州港套尔河港区岸线利用及功能区规划》已经市政府正式印发实施;3×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套尔河3000吨级航道综合整治暨海港港区临港堆场陆域形成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港口建设实现多个“第一”,2×3万吨级码头年底达到靠泊条件
自2010年4月至今,是滨州港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工期最为紧迫、施工难度最大、资金需求最高的一段时期。
近两年来,滨州港全体建设者创造了滨州建港史上投资数额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优异业绩: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建成11公里引堤续建工程和6公里防波堤一期工程,港区17公里一级公路实现整体通车,码头装卸设备完成整机建造;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年底建成达到靠泊条件;滨州港海港港区已建成东、南防波堤、形成14.86公里深水岸线,可建设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0多个,为滨州港持续健康发展和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滨州港建设作为滨州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创性工程,在建设速度、投资强度、施工难度、工作效率等方面创造了一流业绩、甚至多个“国内罕见”:一是在短短两年实际有效作业天数不足一年的时间内投资近30亿元,建成多项工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施工强度之大,在滨州基础设施建设史上堪称一流;二是2×3万吨码头主体由808块240吨以上巨型方块构成,全部施工在毫无掩护的外海、采用重装备潜水和浮吊水下作业,受风浪潮涌影响十分严重,工况条件之恶劣、施工难度之大国内罕见;三是工程量浩大,仅各种石料就达1200万立方以上、各种防护块体100万块以上,全部远距离海上运进,国内罕见;四是长达17公里的集防波堤、挡沙堤、深水岸线和多种运输方式集疏运通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国内罕见。
按照《滨州港总体规划》,滨州港将形成以海港港区为核心,套尔河港区、大口河港区为补充的“一体两翼”港口总体发展格局。其中,套尔河港区,梯次规划整理岸线45公里,建设1000-5000吨级泊位150个左右,设计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以上,打造河海联运黄金水道,拉动滨州临港经济低成本快速发展。而海港港区通过双堤环抱式港池规划建设各类泊位120个左右,形成深水码头岸线42.6公里,港口用地57.5平方公里,近期目标是建设2个3万吨级(结构预留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3个5万吨级(结构预留10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和3个5万吨级(结构预留10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年设计吞吐能力2000万吨以上;中长期规划建设原油、液化、煤炭、集装箱、件杂货等3-20万吨级泊位120个左右,打造亿吨以上区域性综合港口,为全市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打造强力引擎。
据了解,今冬明春,滨州港将完成部分港区公路路面工程和码头陆域堆场硬化工程、完善水电讯进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于明年上半年实现正式运营,彻底结束滨州“背海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