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渔港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建设、江门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海洋气象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以及海上渔业安全生产服务。
按照协议,江门将重点推进海上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站的建设,选择渔政海监执法船及赴南沙海域作业渔船安装海洋气象自动观测设施。据了解,相比起陆地和内河天气监测,江门在海洋气象部分的监测较弱,设施远远不足,观测点很少。今年3月23日市气象局举行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代表就表示希望气象局多在岛上建一些自动观测站。
此外,协议规定,建立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处理和发布平台,向渔船、海上养殖从业人员等发布海洋气象预报应急预警信息;逐步在江门市各大渔港、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市海洋渔业局指挥中心和有条件的基层渔政部门安装海洋气象应急预警信息显示屏,并发布有关信息。在拓宽海洋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同时,协议也表示要拓宽渔船、渔民的海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渠道,研究开发为渔业生产所需的专业化精细化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等。
签约仪式上,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张杜明和气象局局长徐安高均表示,协议的签订是两个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江门市海洋气象服务、应急预警沟通协调合作机制,推进资源优势互补和共享,努力形成海洋气象服务工作合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