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继成功做好奥运会、亚运会气象保障后,今年深圳的大运会也成为气象保障的一个工作重点。八月的深圳正值主汛期,台风、暴雨、高温、雷暴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大运会的正常运行,给气象保障工作带来重大挑战。那么,气象部门如何做好深圳大运会的气象服务的呢?
深圳大运会气象服务十大亮点
中国气象局FY2-C气象卫星10分钟加密观测一次。
在南海深处建立台风监测防线。
广东省9部新一代天气雷达首次同步观测。
在深圳历史上首次使用超级计算机助阵重大活动气象服务。
深港和泛华南气象部门联手诊断大运开幕式天气。
提供精细化到街道行政辖区的气象灾害预警。
提供滚动十分钟的精细化气象服务。
微博全程直播大运开幕式和赛事天气。
深圳气象频道滚动播出大运会气象信息。
实现市民“揣”着“气象台”看大运。
三大措施做好气象服务
赛事气象服务
。针对户外赛事提供精细到比赛场馆的定时、定量预报产品。
城市安全气象保障
。针对台风、暴雨、高温等天气推出精细化服务,如在上下班出行等重点时段,推出了逐1小时的风速、能见度、湿度、降雨量等预报,对地铁运营、电力系统的监测预报服务,以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公众气象服务
。如首次在全国使用智能手机客户端提供重大赛事气象服务。这一服务可根据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显示当前天气实况,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雨量、风速、能见度、气压等信息,还可提供深圳未来24小时精细化天气预报信息,未来7天天气趋势,灾害天气预警预报等信息,并可随时调阅卫星云图、雷达图像、闪电定位以及台风路径图。
气象服务保障人员更精锐 机构更全面
核心力量:
大运气象服务团队中最主要的构成力量来自于深圳市气象局,103名业务、服务、管理等人员与外援专家和志愿者等一起组成了175人的气象服务团队。
智力支持:
共有37名奥运和亚运会气象预报服务专家加盟大运气象保障团队。特别针对开幕式的天气,中科院院士陈联寿和1名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专家、2至3名广东省气象局首席预报专家以及香港气象专家,将一同为大运会开幕式天气把脉会诊。
志愿助力:
中山大学气象专业在校学生通过培训,参与到大运气象保障的预报服务、气象探测、气象影视、气象应急和气象宣传等工作中。
部门合力:
成立了中国气象局大运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集全国气象部门监测、科技和装备力量服务大运,实现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时效获取气象探测信息,建立了粤港气象专线广深支线,从而充分利用奥运会和亚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新技术。
有创新也有传承
深圳市气象局围绕怎样提升预报预警及时性和信息化方面,建成了信息化、集约化的大运会气象服务保障的服务平台。引进和借鉴奥运会、亚运会气象服务系统、香港天文台临近预报 “小涡旋”系统等,集成了全国和全球多个最先进的气象科技成果,实现了大运会气象服务系统开发的高标准和高起点。
与活动组织部门、城市运行部门积极沟通联动
与活动组织部门的沟通联动方面主要是加强应急保障、对接需求、主动服务、突出重点(特别是关注开闭幕式天气)。
与城市运行部门合作方面:一是推出积涝预报产品;二是推出逐1小时的风速、能见度、湿度、降雨量等预报信息;三是开发霾及空气质量综合业务平台;四是为地铁运营提供大风、暴雨、台风、高温实况自动警报、短时临近预报及十天短中期预报等专项服务;五是与市大运电力应急保障平台上对接,提供雷暴、大风(台风)、强降雨预警及实况监测风险提示;六是与市大运交通指挥平台对接,提供广东省内6条国道、4条高速公路1至3天气象条件预报、交通气象预警和省内各主要交通干线雨量实况信息;七是开通旅游气象服务网,提供市内6个主要景点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旅游指数预报和重点景区负离子监测及紫外线监测信息等旅游气象服务信息。
多种预案保证活动和赛事根据天气来调整
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框架下,制定了大运会田径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大运期间飞碟比赛恶劣天气竞赛预案、射箭项目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帆船项目大运会期间恶劣天气应对预案、大运会沙滩排球赛场场馆设施防台风暴雨应急预案、大运会网球比赛恶劣天气应急预案、自行车项目大运期间恶劣天气竞赛日程预案、足球恶劣天气竞赛日程应急备用方案、高尔夫球项目应急预案恶劣天气。
形成了气象保障恶劣天气应急联动预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恶劣天气应急联动工作方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炬传递气象风险应急预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闭幕式气象风险应急预案》。

- 频道推荐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