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扬帆正逢时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5-05-20 19:44:45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于14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纵观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区域的腾飞无不与大海有缘,海洋影响着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海气运动的准确预报预测也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海洋气象服务是一项重要使命

海洋与大气的紧密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海上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好气象保障,增强海洋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提高海洋气象预报、预测水平,中国气象局将加强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气象科研和气象服务,加快沿海地区各级海洋气象台建设,完善海洋气象实时业务系统,纳入《中国21世纪议程·气象行动计划》,海洋气象服务成为中国气象部门的责任。

山东海上气象灾害频繁,热带气旋、强冷空气活动等导致的大风、强对流、雷电、风暴潮、大雾、海冰等灾害时常发生,给海上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1983425日,一次强气旋导致1046艘渔船受损,死亡渔民23,并造成水产养殖业的严重损失。

200310月和20073月渤海湾出现的强风暴潮,对海上生产和沿海设施造成巨大损失。

海上风高浪大,气象条件复杂,准确的气象预报、预测、预警和及时优质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山东省气象部门在 “九五”期间就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制定了气象减灾兴鲁工程。重点加强了区域海洋气象台建设和海洋气象的科研工作,针对海上航运、打捞、养殖、近海捕捞以及港口作业等开展海洋气象服务。通过多年的努力,“十五”“十一五”期间,相继建成了山东省海洋气象台和沿海7市海洋气象台,努力提高天气和海洋气候预测预报水平,服务于山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海洋气象台的建立和气象服务的开展,为海上防灾抢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海洋气象业务不仅为本省,也为邻近省、市提供着海洋气象服务,同时在远海捕捞和海难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运而生的山东海洋服务机构,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黄、渤海大风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北上热带气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以及中尺度预报方法和风暴潮预报的研究,在服务海洋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科技为先导的服务深入展开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与大海结缘已久的山东气象部门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成绩斐然。

20世纪60年代,石岛海洋气象台成立,这是我国最早的海洋专业气象台之一。近年来,为解决海上作业气象信息传输难题,山东气象部门研制开发了海洋天气警报系统,该系统以1200公里的传输能力,每天将文图气象资料定时传至有关海域的远海捕捞渔船上,同时滚动提供5天的海洋气象预报和旬报,帮助渔民提前躲避风浪进行安全生产。 2009年又利用该系统数字信号传输、存储以及语音 (SSB)播送功能,建成山东第一家海洋气象广播电台,为远距离海上捕捞、海上运输获得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提供了渠道。

烟台市气象局为烟大航线“黄金水道”的安全运营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向海事局、港务局、渤海轮渡运输公司等多家单位提供航线大风预报、灾害天气警报、海区天气预报等精细化海上专业气象服务。利用海洋天气预报,仅烟台渤海轮渡客运公司每年获得的收益就超过 200万元。

威海市海洋气象服务以邻近海域为基础,发展到为舟山群岛、对马海峡及白令海峡等远海提供服务;东营、滨州、日照、潍坊等海洋气象台根据当地海域特点积极从事海上气象服务,并根据各地特点完善服务内容。

山东省海洋气象台与青岛海洋气象台为2008年奥运会青岛奥帆赛提供气象保障,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日照市海洋气象台为旅游、海上运动提供气象保障。

“十一五”末,中国气象局先后启动了《环渤海及其邻近海域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风能观测网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山东省气象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海上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建设,2009年 “山东省海上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平台”开始了专业化、实体化业务运行,为山东海上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蓝色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200510月,中国气象局按照国家提出的加强海上气象服务和建设海上加密气象观测站的要求,在山东召开加强我国沿海地区气象监测与预警保障能力建设研讨会,全面拉开了我国沿海岸带气象监测预警保障能力建设的帷幕。随后,环渤海及其临近海域气象灾害监测系统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设先后启动。

在山东省政府、各沿海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海上探测系统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山东已建成沿海地面观测站、石油平台站、船舶自动站、海上浮标站,建立了沿海探空网、水汽监测网、风能观测网以及移动观测系统。形成了沿海748个海洋气象台站,27个海岛站、13个船舶气象观测站、6个浮标站互为一体、陆海相连的海上气象探测、监测服务体系。 2009年,山东省气象局完成了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石岛基地建设,石岛太阳色球光球望远镜观测塔已投入业务试运行,太阳射电望远镜站建设目前进入基建阶段。全国气象部门首个风暴潮站正在东营港加快建设。

海洋是山东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未来所在,助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气象人责无旁贷。山东省气象局局长史玉光表示,该局将建立山东海洋气象预警中心和专业服务中心,围绕港口码头、石油平台、海岛三个重点,完善渤海、黄河(三角洲)、黄海三个地基观测站建设,建立一个以长岛、青岛海洋气象为龙头的综合观测基地,做好监测与保障、观测与应用、业务与科研、预报与服务等四个方面统筹工作,形成一个与安监、交通、国土资源部门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为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而努力。

Copyright © 2004-2021 hycf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海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