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黄蓝战略”利津公路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海洋财富网综合消息 利津县地处山东北部、黄河尾闾,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的西大门,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利津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黄蓝战略”的实施,对我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黄蓝战略”实施过程中,作为经济发展先行的公路建设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公路究竟如何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呢?笔者就利津公路目前的现状、困难、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作了专题调查研究。
利津公路现状
利津公路局作为全县干线公路的管理部门,现有在职干部职工156人,拥有机械设备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设工程、养护、机务、计划、财务、审计、安全等12个职能科室,下辖养护中心、产业开发中心、机关服务中心、沥青拌合厂、路政大队以及3个基层公路站,担负着全县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发展规划、勘测设计、建设施工、养护管理、路政管理等重要职责。截至目前,全县境内共有5条国省道干线公路,2条过境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63.7公里,其中国道13公里,省道116.6公里,高速公路47.1公里。
“十一五”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公路建设全面提速。利津公路局适时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不仅实现了由一般公路建设向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战略转移,而且干线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升级换代、更新改造新的建设高潮时期,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建设有了较大进步和发展,投资规模、建设速度直线上升。这期间,全县干线公路网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共完成投资超过15亿元,相继完成了荣乌高速公路新建、疏港高速公路大修等重大工程项目,并升级改造国省道重要干线公路97.9公里。县城驻地到各乡镇之间实现了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形成了“五纵连三横,两环绕西东”的公路交通布局,一个以利津黄河大桥为枢纽,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公路、油田专用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公路网已经建成,公路通行能力比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同时也显著改善了利津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硬环境,有力拉动了国民经济和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利津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市、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一多二少一低一差”的状况从根本上没有消除。即人员多、里程少、项目少、收入低、基础差。二是公路总量仍然不足,路网结构仍然不够合理,平均技术等级仍然偏低,发展不够平衡,个别路线老化、超期服役现象严重。全县境内至今没有贯通式一级公路。三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新形势下的公路管理工作,从管理措施到方式、方法都有所欠缺,还不适应现代化公路网络发展的要求。这显然与实施“黄蓝战略”和县委提出的“一二五六“战略目标要求不相适应。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项目少,等级低,资金异常紧张。与先进市县相比,利津县大的改建工程项目较少,而且标准低,技术等级低,与实施的“黄蓝战略”不相适应。我县目前尚有18.2公里路况较差的干线公路未得到进一步升级改造。而资金紧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是近年利津公路工程建设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省里改变了对国省道改建工程的投资政策,主要表现在征地、拆迁、路基、小桥涵工程由地方政府负责投资。但由于利津县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难以及时足额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国省道改建步伐受到严重影响,给公路部门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给各施工单位造成了很大压力,严重挫伤了广大公路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养护里程少,收入少,养护管理难度大。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利津县只增加了两条高速公路和一条干线公路(220国道东延段,而且多数与省道东滨路重合),总养护里程增加了不到5公里。养护里程少,下拨的养护资金也就少,而利津公路局养护人员多、包袱重,在全市公路系统最为突出。因此造成养护欠帐较多,养护费用支出计划远远不能满足实际路况的需要。因受资金所限,养护机械投入较少,生产效率偏低,科技含量不高,离实际养护需求有较大差距,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路输送能力和服务功能。
(三)人员多,思想观念陈旧,改革改制形势严峻。利津公路局现有干部职工156人,其中在职人员仅82人,其余均为离退休人员,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利津公路局人员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匮乏,而且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当前全省许多市县公路局多元化发展的势头很猛,而我们的干部职工的思维仍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面向市场开拓发展的竞争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解放不够。
对策与措施
经济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要求公路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今后几年,利津公路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黄蓝战略”,在较长时间内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扶持交通运输业的有利时机,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消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努力实现公路的大发展和大跨越,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当好先行。
(一)实施“黄蓝战略”,必须进一步转变公路职工思想观念,做到“八破八立”。 实施“黄蓝战略”,必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进行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认真分析与先进市县的差距和不足,从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上,从干部作风的扎实程度上,从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水平上,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做到“八破八立”:破除旧思想,打破旧框框,牢固树立知耻奋进、争创一流的观念;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想,树立公路事业主人翁的观念;破除畏难发愁、墨守成规的思想,树立争创一流、敢闯敢冒的观念;破除“官本位”的思想,树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观念;破除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树立奋发有为、永不满足的观念;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自立自强、拼抢市场的观念;破除发展公路市场经济不重要的思想,树立大产业、大市场、大开发的观念。通过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公路事业的大发展。
(二)实施“黄蓝战略”,必须提高对干线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路等级标准和质量。
实施“黄蓝战略”,需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条件,进而为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提供硬环境。公路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更是我县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因为利津目前尚无铁路,又无航运和航空运输,公路作为主要运输方式,将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公路的依靠程度也必将越来越大,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实施“黄蓝战略”的新形势下,更应该进一步加快干线公路建设,更多的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合理规划路网结构,不断提高公路等级标准和路况质量,全方位完善利津与周边市县的快速通道,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实施“黄蓝战略”,必须坚持建养并重,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只有创造“畅、安、舒、美、优”的公路交通条件,才能有效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发展,为实施“黄蓝战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当好先行。因此,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起“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观念,大力实施“五大养护工程”和“养护365”行动,努力创建方便快捷的公路大通道。要加快推进养护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包袱沉重、人头费严重挤占事业费,以及机制不活、效率低下等问题。积极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养护公司化管理运行制,加快养护企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进程,逐步培育能走向市场的养护法人实体,实现体制构建与市场开放的协调并进和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养护市场环境。
(四)实施“黄蓝战略”,必须加快公路事业改革改制步伐。实施“黄蓝战略”,必须加快公路事业各项改革,因为改革是公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激发潜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要树立大市场、大公路、大开放的观念,以超前的意识、灵活的方法,积极扎实地推进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抓紧抓好施工、养护等改制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用人、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建立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建立能增能减、能高能低、有效激励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大力发展公路市场经济,分流富余人员,增强公路发展后劲。
(五)实施“黄蓝战略”,必须坚持科教兴路、人才强路,不断提高公路科技含量。实施“黄蓝战略”,要实现利津经济的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这必然要求公路建设适应经济发展并适度超前。而实现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科技创新,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路人才队伍。在公路发展进程中,要善于敏锐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人才培养,努力实现公路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导,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尽快构筑公路管理信息平台。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优势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在公路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搞好各类人才培养,加强对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再培训,不断提高公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快培养或引进公路事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公路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