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丁
郝玉江
新闻缘起
据说丹麦的法罗群岛,当地的渔民每年都会屠杀大批的海豚,而这项活动被视为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其主要活动就是“残忍地杀害了上百头、具有高智商的已经濒临灭绝,并且有着人类一样的反应能力和智商的卡德龙海豚。”有些人说丹麦这样做是沿袭一种“成人礼”的仪式;有些人说海豚繁殖数量增多会影响到人类生存;而更多的人们则是对丹麦屠杀海豚持以强烈的谴责。
提起海豚,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微笑的天使、清亮的鸣叫还是海洋馆里的明星?
在童话王国丹麦,人们生活轻松惬意,在最近一次幸福国家调查中丹麦更是稳居第一;在富饶岛国日本,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可就在这两个既幸福又富裕的国家,却被曝出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海豚捕杀活动。在一些报道图片上,鲜血像油漆一样给广袤的海洋染上了浓重的鲜红色,这些残忍至极的景象让每一位观者感到无比痛心。
无辜可爱的海豚为何遭受如此凶残的虐杀?难道“微笑的天使”会对人类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吗?海豚真的快要灭绝了吗?人类又该做些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共享科学将携手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鲸类专家王丁和郝玉江,与您一同走进海豚的世界。
―――聪明的海豚―――
海豚脑部发达程度不逊于灵长类
澳大利亚有一只从野外救回的海豚,在动物园被人训练用尾巴直立走路。当它被放回大海之后,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这种用尾巴走路的把戏居然在海豚群中广泛流传。还有人发现,海豚为了保护自身不在海底觅食时受伤,居然会用一块海绵罩住口鼻部。
美国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海豚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和人类惊人相似,认知能力仅次于人类,比黑猩猩还聪明。
事实果真如此吗?郝玉江专家回答说:“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瓶鼻海豚的大脑重量能达到1500―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上来看,或是从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上来看,均与灵长类不相上下。故海豚脑部发达程度不逊于灵长类。”
―――海豚不凶猛―――
海豚温顺爱自由
海豚向来是海洋乐园里的小明星,在那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海豚与人之间的互动娱乐亲密无间。但是,就丹麦和日本捕杀海豚的这一举动,却让我们产生了疑问:难道海豚会对我们人类造成无法预知的伤害吗?它的大规模存在会影响到人类生存吗?
王丁专家说:“这里要提到"虎鲸",虎鲸分成两部分,有一部分吃鱼,另一部分则主要摄食其他的海洋哺乳动物,比如小型的鲸类或者海狮、海豹。虽然不能排除会有些不可预料的状况发生,但是总体来说海豚生性活泼友好,对事物有好奇感,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
此外,郝玉江专家还告诉记者:“当海豚觉察到人类有对它们有威胁时,最初可能是把你撞开,或者自己游走。当海豚感觉到你在追捕或骚扰它们,你的厄运就要来临了。我们知道海豚是可以杀死鲨鱼的。另外,生活在豢养状态下的海豚攻击人的事件要比野外多,这很大原因是其生活环境压抑造成的。当你和野生海豚一起游泳时,不要伸手去接触它们。一般情况下,它们是非常友好的。”
―――灭绝真相―――
目前只有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新西兰濒危海豚种群面临灭绝险境》《调查显示:多种海豚濒临灭绝》类似于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频频传出关于海豚灭绝的消息,让我们不禁为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捏了一把汗。
王丁专家遗憾的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们国家的白鱀豚发生功能性灭绝。”。
白鱀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恒温动物,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鱀豚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缓流处活动。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瑞士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
灭绝原因
白鱀豚功能型灭绝属人为造成
白鱀豚属于哺乳类动物,它们用肺呼吸,每隔一小段时间就要把头浮到水面之上进行呼吸,这给长江的江面带来了生机盎然之气。但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景象今后恐怕很难再见到了。
在惋惜的同时,我们也带来了疑问:白鱀豚功能性灭绝究竟为何发生?是人为造成还是自然规律演化?
“水利工程建设等造成栖息环境的破坏;过度的渔业活动造成食物资源短缺;非法有害的渔具造成动物的误捕受伤和死亡;航运的发展对于依靠声纳探测环境的齿鲸类影响也很大。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豚类受伤死亡的重要原因。”此外,郝玉江专家还补充“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科学家已经发现气候变化对鲸类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极地或高纬度地区的鲸类,由于冰盖的萎缩以及水体温度的上升,食物资源发生变化,对鲸类动物的影响已经显现。”
灭绝影响
海豚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种标志
电影《海豚湾》讲述的是关于日本捕杀海豚的一部纪录片,上映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并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人们对海豚的关注日益加强,我们都想知道捕杀海豚究竟会对我们人类造成怎样的影响?
王丁专家说:“海豚作为一种高级的哺乳动物属于食物链的顶级阶段,是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一个标志。除此以外,海豚还有文化的价值,从美学科研等方面都有重大的价值意义。我们没有道理去捕杀海豚”。
郝玉江专家也表示:“国际一些鲸豚组织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这些海洋智慧动物的福利。如对海豚等海洋哺乳动物开展的科研活动,应对动物尽量少产生影响。生活在豢养状态下的海豚,他们的动物福利也是不可缺少的。”
连线专家
保护海豚 我们应该全面出击
王丁(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鲸类专家)
捕鱼活动:
长江应该禁止商业捕鱼。现在长江的水产品捕捞产量跟我们国家的整个水产品的产量相比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如果长江能够禁渔,一方面可以保护鱼类种质资源,为我们国家的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使水生哺乳动物得到很好的保护。
渔民出路:
还有很多渔民是以长江的捕捞为生,在保护水生生物的同时务必要考虑到渔民的生活出路。这一点通过国家及社会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于像是"电毒炸"及滚沟这样会对豚类造成直接伤害的非法渔业活动,本来就应该严厉禁止。
保护出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应该很好的去发展淡水养殖业,而不是直接去长江里捕鱼。应该建立更多的就地保护区、迁地保护区并加强人工繁殖研究。我们相信将这些措施结合起来,长江豚类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郝玉江(中科院水生生物所鲸类专家 )
加强宣传:
提高公众对鲸类动物的了解和认知,提到大众对这些海洋生物关注程度和保护意识。
加强监管:
加强对鲸类动物分布水域涉水大型工程的监管,严格执行环评程序,减少对鲸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法律措施:
在海洋动物保护方面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
急救措施:
对于搁浅或者误捕的海豚,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动物救治,帮其返回大海等。
延伸阅读
海豚的“语言”有望被破解
近日,一项发表在《皇家社会生物学通讯》的研究发现,海豚不是像我们所通常认为的那样在吹口哨,它们相互间交流的方式近乎于人类。也许,不远的未来,我们可以理解海豚所说的话。
这项研究发现,海豚相互间交流的方式近乎于人类。当一些海豚发出像吹口哨一样的声音时,这些声音是由特定组织震动发出的,其运作原理类似于人类和许多陆生生物的声带振动。“人类或者动物吹的口哨,是由气腔的共振频率决定的。”这篇报告的第一作者彼得·麦德森说,“但当海豚潜入水中时,其气腔被压缩,发出来的"吹哨声"就会比原来的声音高,潜得越深,音高也越高。”
研究者称,本次研究对于所有齿鲸类也同样适用。那海豚们一般在聊些什么呢?它们是在交换身份信息。据说这可以帮助它们在汪洋大海中遨游时保持联系。